“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主论坛

文号:无

文号

索引号

000019713O02/2012-00744

公开日期

2012年05月15日

主题词

交通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

机构分类

政策研究室

主题分类

舆情回应

行业分类

其他

公文类型

其他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高宏峰】05-15 14:01:00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今天正式开幕了!我谨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到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宏峰】05-15 14:03:00
  “中国交通发展论坛”始创于2004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发展成为交通运输行业“政策对话、对外宣传、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新理念的传播、新政策的宣贯、新成果的推广、新技术的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届论坛的举办,正值“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国内、国际问题不断显现,如何在复杂变化的大环境中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改革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本次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所在。希望与会的各位嘉宾和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宏峰】05-15 14:08:00
  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围绕论坛主题,我们在论坛的组织形式及演讲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希望这些创新能对提升论坛的影响力和研讨实效发挥积极作用。
  本届论坛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两部分。今天进行的是主论坛,包括主旨报告和主题论坛两个环节。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盛霖部长作题为“突出主题、贯穿主线,努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主旨报告,大家欢迎!
  【交通运输部部长 李盛霖】05-15 14:10:00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对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交通运输广大干部职工锐意改革、奋力拼搏,坚持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交通运输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成就。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规模持续增长,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有效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交通运输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促进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盛霖】05-15 14:13:00
  当前世界正处于发展调整变革之中,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具有较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因素和周期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环境,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国际金融危机对交通建设、运输市场的影响持续显现;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已经从“能不能走得了”向“走得安全不安全”、“走得便捷不便捷”转变。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冷静观察、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清醒认识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积极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不断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稳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要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坚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坚持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沿着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轨道,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业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李盛霖】05-15 14:14:00
  女士们、先生们!
  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既是复杂艰巨的长期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我们将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保障能力。
  巩固和加强实体经济基础作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之策。交通运输既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将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基础设施适度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处理好发展速度、规模与资金、资源承载能力的关系,调整优化网络布局结构,着重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更加注重发挥设施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障能力,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李盛霖】05-15 14:15:00
  我们将深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加强综合运输通道以及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镇带城际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满足国土开发、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应急救援等更强的功能性要求。加快推进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能耗低、运能大的优势。强化国省干线改造,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构筑安全、耐久、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为广大农村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编制实施今后10年交通运输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提高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外通道的运输能力,为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李盛霖】05-15 14:16:00
  第二,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能力。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促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更加注重优化运输组织和提高服务效率,更加注重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协调发展,积极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使交通运输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服务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更优品质的运输服务。
  【李盛霖】05-15 14:17:00
  我们将加强综合运输顶层设计,优化规划布局,充分发挥综合运输规划对各种运输方式专项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通道内的资源配置,注重与经济发展主轴的衔接,体现对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建设适应客流特点、便于交通组织、利于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加强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不断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融合,积极培育网络辐射广、企业实力强、质量信誉优、集约化水平高的运输组织主体,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为社会公众提供质优价廉、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优化运输组织,推进运输服务一体化,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综合运输管理效能。
  【李盛霖】05-15 14:19:00
  第三,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交通运输是国家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约束日益强化,不加快转变交通运输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交通运输发展难以为继。我们将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
  【李盛霖】05-15 14:21:00
  我们将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重点,加强结构性、技术性、管理性节能减排,构建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推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鼓励厢式运输、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运输方式,发挥甩挂运输效率高、减排效果好的优势。不断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综合性节能减排效益。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实现方式,大力开展资源的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消费理念和出行方式,加快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和城市客运智能化示范工程,让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树立“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最小程度地破坏生态、不破坏是最好的保护”等理念,强化建设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公路、港口、机场等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污染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李盛霖】05-15 14:23:00
  第四,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着力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交通运输是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要靠科技创新特别是信息化来带动。我们将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跨越式发展机遇,密切关注物联网、新能源、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科技发展的新方向,紧紧追赶世界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前沿,深入实施科技强交战略,更加注重科技与交通运输发展的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更加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
  【李盛霖】05-15 14:23:00
  我们将围绕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统筹推进创新能力建设、重大科技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探索协同攻关、平台共享的新途径,加强基础性、引领性重点项目研发,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加快实施一批对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具有牵动性作用的“高、精、尖”的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长三角航道网智能航运”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科研成果,带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各领域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覆盖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全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重大信息化工程为带动,积极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深化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融合,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李盛霖】05-15 14:25:00
  第五,大力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安全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确保出行安全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利益的重大任务。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安全与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让人民群众平安放心出行。
  【李盛霖】05-15 14:27:00
  我们将认真落实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不断探索创新与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社会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监管模式,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突出抓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警监测系统和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强化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应急力量拉得出、顶得住、作用大、效果好。
  【李盛霖】05-15 14:29:00
  第六,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
  改革创新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改革创新,推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不断探索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工作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逐步形成权责一制、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李盛霖】05-15 14:31:00
  我们将更加重视交通运输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运行机制,提高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能力,形成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制度安排。在大部制体制框架下积极推进有利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改革,充分发挥公路、水运、民航、城市公共交通及邮政等专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既自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统筹发展的格局。继续深化公路、港口、航道、民航及邮政等行业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发展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和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推进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主动配合做好流通体制改革、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改革、港口体制改革和交通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李盛霖】05-15 14:32:00
  女士们、先生们!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关爱环境,绿色发展。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是产生创意和灵感的基础。希望各位嘉宾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建言献策、汇集智慧,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高宏峰】05-15 14:33:00
  各位嘉宾,刚才李部长围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深刻阐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部长!
  今天的论坛第一阶段的内容已经完成,下一个阶段进入主题论坛阶段,将由我们嘉宾、学者、专家以互动的形式与大家交流,我们会议背景板上写的是“为国是策,为交通谋”,希望我们专家、学者、嘉宾们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为交通运输的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出谋划策,我想再次感谢我们的嘉宾,我们的专家,我们的学者,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会议先休息十分钟,然后紧接着进入会议第二个阶段。
  【孟建】05-15 14:34:0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
  我是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的主持人,我叫孟建,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者,我很荣幸的担当今天的主持,这不仅因为我也是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受惠者,更重要的我愿意代表新闻传播学界深入交通,了解交通,传播交通,在今年举国关注的两会上,代表们纷纷对绿色交通、安全交通这一问题发表了很多的箴言,为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很多思考,通向世界大国之路的中国交通人将以什么样的战略,什么样的事业,什么样的胸襟面对新秩序,新挑战呢?这正是我们这个论坛的主要议题。方才李部长在讲话当中,用了16字,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关爱环境、绿色发展,定下了这次论坛总的基调。为国是策,为交通谋,中国交通发展论坛欢迎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建言献策,下面我就依次介绍一下我们在台上就坐的八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副司长 崔书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 赵瑞华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朱伽林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 杨洪义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交通环保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陈济丁
  中国交通报社副社长 李咏梅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 余烈
  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安全技术管理部经理(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形象大使) 王新全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朱伽林 】05-15 14:41:00
  我先抛砖引玉,我发言的题目是《促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主要谈三方面问题:
  第一,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势在必行,低碳发展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从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我们国家已经达到了34.8万亿
  吨标准煤,比上一年增加了7%,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中国是全球排放应该是排列在第一,中国每年新增的二氧化碳量占到全世界新增排放量的很大一部分。在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环境方面确实负有重要的责任。我们国家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了相关的约束性指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感觉到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国务院也发布了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方案。对于节能减
  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做了战略部署,明确强调在重大领域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并将总体目标分解到全国的各省市区,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推进。
  【朱伽林】05-15 14:45:00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确定单位GDP下降3.5目标,实际上只下降了2.01。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两项任务没有完成,一是控制通货膨胀,二是节能减排。因此,这对实现十二五期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今年我们也感受到我们发改委也了解到,国家将再一次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最近一次国务院会议了解到,国家也将对重点行业开展节能减排目标的考核,这个任务已经排到议事日程。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应当认真的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节能减排各项规划方案和措施,不断深化认识,加强做好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内在的要求,交通运输是我们国家节能减排三大重点领域之一,能源消耗量占全社会的8%左右,1/3以上的石油制品消费在交通运输领域。因此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特别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011年已经达到56.7%的情况下,这个数据应该说早已超过了50%的警戒线,同时在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的峰值远没有达到的背景下,越来越显得十分的突出和重要。因此我部党组高度重视,印发了水路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的文件。制订了年度的节能减排工作要点,将节能减排纳入行业发展思路,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和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重要抓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力度,确保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公共交通节能减排目标。
  第三,近年来实践表明只要高度重视,认真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还是大有可为的,低碳发展有潜力,有空间,“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行业。
  【朱伽林】05-15 14:54:00
  第二方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期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推进工作,取得了实际的成效,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我们从06年成立了以李盛霖部长任组长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近年来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交通运输行业任务目标,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等行业重大问题,每年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甚至是部里会,党组会研究部署和推动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第二,公布了公路、水路节能减排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公路水路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与行业实际相结合,引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基础性指导工作。第三,建设低碳交通,开展城市试点,我们总结提升了低碳交通建设的理论,印发了低碳交通指导体系的意见等,选择确定了天津等十个城市开展试点,今年又选择确定了北京等16个城市作为第二批城市试点,主要从建设低碳型交通基础设施,推广应用低碳型交通运输装备等等内容。从目前来看,部分的试点城市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第四,实行以奖代补,2011年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央财政安排交通运输专项资金2.5亿,用以支持交通部节能减排工作,我们在广泛的基础上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管理办法和专项资金申请指南,明确对行业节能减排的方向,2011年年度资金对122个项目进行补助,除了无法计算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外,形成节能量为31.5万吨标准煤,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113.8万吨。第五,组织千企业行动,激励企业参与。2010年5月启动了“车、船、路、港”交通运输活动,李盛霖部长向全社会发出了节能减排我们共同责任的号召,截止到2011年2月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参加了专项行动,覆盖交通行业全领域。第六,落实重点工作,提升管理效率,第一严格实行营运车辆消耗量限制标准,截止到2011年10月累计审查公布了17批达标车型,发布了达标车型22400的个,进入道路市场达标车型251.8万辆,减少二氧化碳是460.2万吨,第二,2011年保证道路运输的前提下,客运运力增幅下降30%,节能减排的效果明显。第三,推动公路运输,选定浙江等十个省市区的26个项目为选化运输首批试点项目,规定了第一批推荐车型。第七,推广示范项目,发挥引领作用。十一五以来,推广四批共八十个节能减排项目,目前正在开展第五批推选工作,公布了三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产品。对总结节能减排的经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第八,组织科技公关,强化科技的重要。部组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围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组织开展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的影响。建设低碳交通体系的研究,公路水路行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的研究等一批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修订了汽车节油技术评定办法,汽车驾驶节能操作规范等一批水路、公路节能标准规范。当然我们也看到在目前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交通运输结构性的矛盾尚未根本的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以服务体系的建设,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能力有待于提高。
  【朱伽林】05-15 14:57:00
  第三方面,今后的工作方向,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结构性减排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基本健全,节能减排监管能力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耗运输能量下降10%,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1%。营运船舶单位运转量下降15%,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6%。为此十二五期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将重点加快构建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体系建设,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建设,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等三大体系。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和重点企业专项行动。近期组织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城市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并督促做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试点工作,加快研究并出台制定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相关政策,加大对试点城市的试点,确保试点城市取得预期成效,组织开展研究,并逐步建立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低碳港口、低碳公路等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的办法。以低碳城市的试点为基础,逐步扩大范围,最终打造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发展的品牌。
  第二,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激励机制。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资金激励的机制研究,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调查工作。我们也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区域性和主题性管理的试点,主要解决目前以单项目补助的现状,要积极探索建立项目的立项评审,过程的跟踪,项目验收的管理模式,发挥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尽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朱伽林】05-15 15:04:00
  第三,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推进能源利用在线监测,交通行业统计工作非常投入,我们组织开展交通运输人员利用统计的监测研究,突出并建设指标体系,依靠科技创新,落实监测信号手段。薄弱环节就是破坏货运车和内河船舶状况并不理想,我们想利用远程监测试点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的减排考核体系的方案。
  第四,我们想着力打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百千工程。加上第一批十个试点城市,以及一千家“车、船、路、港”低碳专项行动企业,我们将对十百千工程组织开展集中宣传,经验交流活动,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交通节能减排十百千工程的推动力度。最终将十百千工程在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起到引领和凸现的作用。
  第五,继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推进营运车船准入退出工程,继续推性客载低于70%的线路不投入新运力,对道路运输、出租车港口的运输。继续推进甩挂运输,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工作和绿色港航建设工程,制定并发布相关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加强节能减排的监管能力建设。
  第六,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与培训工作,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先进经验和社会贡献,坚定全行业做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先进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的推广和交流,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定期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培训,结合年度节能减排重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利用多双边的渠道扩大对外宣传,借鉴国外先进节能减排的理念技管理方法,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科学发展。
  我们也坚信在部党组的领导下,部节能减排工作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科学规划和部署,共同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十二五所确定的目标,开创节能减排新的局面。谢谢!
  【孟建】05-15 15:06:00
  谢谢朱司长的演讲!环境保护工作从1949年到今天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2008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成立,从决策源头上更好的控制环境污染,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副司长崔书红莅临本次论坛,让我们聆听他的发言,欢迎!
  【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副司长 崔书红】05-15 15:11:00
  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我们参加这个论坛,围绕交通运输发展谈成就,谈问题,谈策略。我相信通过这个论坛,对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重大的作用。
  下面我就广义的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谈三方面的意见:
  第一,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们不断提高,197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明确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进行环境奖评价。1989年环境保护法修订要求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并规定了防止措施。这是我们国家环境评价制度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时期。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进一步强调了环境影响法的地位,并明确要求对交通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过30年的发展,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在交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高。
  一是政策规范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加强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我们交通部就印发了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测工作通知,铁道部印发了关于发布铁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和铁路建设办法三同时管理办法的通知,城市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印发了轨道交通,二次辐射噪声限时测量方法的标准。二是部门联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今天带来了一个文件,今年5月3号环境保护部和咱们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影响评价方案的通知,这个通知后面还附了两个附件,一是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领,二是内河及高等航道建设环境评价技术要点,这是环境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在加强交通运输环境评价影响方面最新的成就,对国家行业部门开展环境评价部门起了示范带动作用。去年年底和铁道部联合就铁路建设项目重大变更环境影响有关事宜做了明确规定,对一些建设项目变更该简化的简化,该加强的加强,提高了建设项目的速度效率,也提高了我们新的审批的效率。第二,环境影响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随着环境日益突出,国家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一些项目选址过程中,要求环保部门参加,充分发挥了环保早期介入的作用,通过环境评价,目前的高铁设计中大量采取以桥代路的形式,不仅降低了噪音,节约了土地资源。公路方面也有这样的例子,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约5公里的路段,所有的措施证明了交通运输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崔书红】05-15 15:15:00
  第二点意见,交通运输行业环境问题不断显现,环境管理体系有待完善,日益完善的交通体系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有利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交通发展产生和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环境纠纷越来越突出。
  2011年,全国环保系统收到涉及噪音和振动影响的投诉较2001年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部门管理机构的管理意识有待提高,行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环境保护措施执行能力需要加强。一是规划不尽合理,规划缺乏统一的前瞻性。二是部分项目环境风险凸现。港口建设的发展迅猛,围海造地现象时有发生,环境风险加剧。一些沿海岛屿岸线开发对后方场地环境风险较大。三是管理程序不完善,环境保护有待提高。公路铁路交通类建设项目进行环评时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仍需加强,环境评价影响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交通项目增多,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大幅增加。四是部分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由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力度不够,也对资源占用产生了不良影响。
  这是讲的第二方面,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些尽管是局部的,但是代表性是相当突出的。
  【崔书红】05-15 15:30:00
  第三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境发展规模,项目布局、技术水平等密切相关。如何有效落实国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交通。一是深化规划环评,优化项目布局,做好规划布置,基于交通行业管理程序和管理特点,强化规划的前导作用,从降低噪音等角度进行规划,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和重要保护目标,从环境保护角度选择科学合理的辐射方式加强规划可研和预可研。认真执行相关规划的用地控制,交通建设规划要符合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同时做好交通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防止在防护林里修建医院、住宅等建筑,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在交通规划形成概念阶段,纳入环保理念和要求,并贯穿预可研,可研,建设全过程,要充分考虑规划布局,不同方案的环境影响,要加强交通相关部门环评预审和环保部门终审之间的阶段,环评预审充分论证环保措施涉及的环境可行性,从决策源头减少生物组合,减少生物态破坏,环评终身阶段在工程方案环评合理的基础上,重点强调环保措施,在项目选址中必须有环保部门的意见。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治理,遏制环保违法行为,确定统一的管理的牵头部门和主要责任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噪声振动的日常监测系统,根据观测和监测结果针对性的采取环境影响治理措施,重点解决噪声对水源保护区等地的影响问题,严格落实环境评价奖的落实作用,对擅自变更的项目,对环境保护不落实,进行严格的法律惩处,确保环保措施的落实。加强交通行业环境数据库建设,深入研究相关热点问题,要构建交通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建立交通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对交通行业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针对重大敏感项目,及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加大交通行业环境影响热点问题研究的投入等,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加强交通行业的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要探索建立部级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交通、铁路、发改等相关部门在交通建设的职责,综合考虑交通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做好城市道路、铁路、港口、民航等有机衔接,加强公路、铁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对接,优化不同交通工具间换乘环节,建设绿色通道。对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建筑居住区,尽量减少交通线路的布局,防止或减缓多种交通运行产生的合力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各位来宾,交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行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建设项目和运行不可避免或引发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如果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影响,降低环境风险,不加强全国环境管理,便民工程就变成扰民工程,我们应认真总结十一五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协作,群策群力,不断提高交通行业环境保护能力,切实解决当前交通建设运营过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推动交通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孟建】05-15 15:32:00
  谢谢崔书红司长,他的发言带来了我们国家在环保政策方面最新的信息,另外也展示了环保部和交通部之间的合作,同时更清晰的让我们认识到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当中存在的复杂性,长期性。
  我想崔司长一定非常想了解交通人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做了哪些工作,我们不妨看一则新闻,东北师范大学组织了18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吉林西部开展了追沙的科考活动,为期八年,队员们经常被沙子追到,被沙子经常吹掉帽子,吹进沙子的帽子都有2两多。十年以后,再次希望来到吉林的西部,走了十年前的路线,让人们欣喜看到了如同连环画的植被草原的生机,十年前裸露的白花花的土地,如今草木茂盛,生态昂然,早已旧貌变新颜,这其中生态公路成为最美一道风景线。
  下面我们就要邀请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交通环保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陈济丁谈谈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借鉴,有请!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交通环保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陈济丁 】05-15 15:34:00
  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好!
  刚才朱司长从行业的高度阐述了我们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战略,崔司长从国家层面阐述了国家的环评政策,正如崔书司长所说的,环评作用越来越突出,包括在我们行业也一样,不像刚开始搞环评的时候只是形式,现在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行业在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我们参与实施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长白山区公路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了保护长白山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优良的自然环境,吉林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所有在建、拟建的高速公路开展景观环保专项设计,在公路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陈济丁】05-15 15:40:00
  以吉延高速公路为例,始建于2003年,建设初期对公路沿线生态、景观保护重视不够,圬工防护多、人工痕迹重。2006年,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高速公路和怎样建设高速公路”进行了理念和实践的探索。主要做法包括:
  (1)坚持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推动公路可持续发展
  将路面厚度由原设计的15厘米增加到25厘米。长寿命路面的建设,延长了大修周期,减少了因路面大修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公路安全发展
  通过人性化设计提高行车的安全性。例如,将全线的梯形浆砌边沟改造为浅碟式生态边沟,让司机的一时疏忽不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又如,全线行车道外增设隆声警示带,在车辆偏离车道时发出警示,降低因司机疲劳引发的事故风险。
  (3)坚持保护自然的理念,推动公路绿色发展
  对于坡顶、互通立交区等有条件的地方,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树木;对于边坡优先采用生态防护,将原设计的圬工防护改为植被防护或综合防护;对于土质较好的低缓边坡,通过回填表土,不采取人工绿化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
  (4)坚持景观协调的理念,推动公路旅游发展
  充分运用借景方法,对全线景观进行系统规划,利用路侧景观丰富道路使用者的视觉效果,按段落特点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充分展现公路沿线的红叶谷、白桦林、拉法山等景观。
  吉延高速公路建成后,公路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一条“安全路、生态路、景观路、环保路”,受到国内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陈济丁】05-15 15:50:00
  第二个案例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公路建设。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海南省旅游公路的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2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已经正式批复了《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该规划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公路产品。
  (2)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统筹旅游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推动公路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公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开发,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3)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把交通安全放在旅游公路发展的第一位,规划建设旅游公路的安保设施,确保公路使用者特别是旅游者的人身安全。
  (4)坚持生态优先,融合自然。珍惜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努力使旅游公路与周围环境自然和谐。
  (5)坚持展示特色,突出体验。旅游公路发展突出海南地域特色,展示海南自然和人文景观,突出视觉体验和游憩休闲功能,提升公路旅游设施服务水平。
  (6)坚持规划引导,有序推进。科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适度超前,预留发展空间;合理安排发展步骤,稳步推进旅游公路建设。
  【陈济丁】05-15 16:00:00
  该规划是国内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省级旅游公路规划,贯彻了“旅游公路、公路旅游”的发展理念,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公路旅游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为了高标准建设旅游公路,2012年4月,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下发了旅游公路设计导则。导则明确了旅游公路旅游价值调查与评价的方法,规定了“联合设计、灵活设计、安全至上、服务旅游、重视景观、生态优先”六大设计原则。
  导则要求:旅游公路设计应遵循旅游公路的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做到特色突出、主题明确、功能到位、自然和谐、舒适愉悦;应根据公路旅游价值及旅游公路分类,确定主题进行设计创作;应特别重视主体设计灵活性、安全设施有效性、服务设施多样性、公路景观舒适性和环境保护高水平,以满足旅行者行进中休闲、游憩、欣赏等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大家快餐式的节日游的旅游方式将逐渐被休闲游等方式所替代,自驾游、徒步游览将成为潮流,旅游出行方式对传统的公路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建设满足国内外游客希望需求的公路网络,特别是旅游公路网络。我认为一方面旅游公路应该满足我们旅游交通的要,解决重要旅游资源的通达问题;另一方面,旅游公路还应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高品质的公路旅游产品。因为我们许多公路及其他所经过的廊道,由于其代表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可以打造成为“线形公园”,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我相信旅游公路在我们国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旅游公路及其建设可以为交通运输事业开辟一种新的天地。谢谢大家!
  【孟建】05-15 16:02:00
  谢谢陈总工,作为安全绿色专家所做的很好的介绍。好象应该有一个国际旅游岛的图片的,讲到这样一个海南国际旅游岛,我就想到一个事情。因为去年我应海南省副省长的邀请,去到三亚做了三亚的国际推广策略的项目。在那儿的时候,正好金砖五国会议刚刚开完,刚好听到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金砖五国会议下午开会,午餐之后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前俄罗斯总统到海里游泳,他说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海水,比夏威夷和马尔代夫都好。
  谢谢陈主任很好的发言,我们从绿色的主题转到安全的问题上。陈主任的发言既谈到绿色是畅通,也谈到绿色是安全。党和国家对交通运输安全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
  我们论坛请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赵瑞华,下面请赵司长讲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二司副司长 赵瑞华】05-15 16:04:00
  下面我就对我国道路交通如何安全发展,做一些探讨,大家知道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诸多的因素,当然了具体它涉及到一些政府宏观的管理,公众的安全意识,交通参与者的素质,道路交通的条件,我们以及道路行车的条件,以及车辆机械性能,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等多方面。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此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共同难题。我们中国正处与机动化发展阶段,人的素质,道路通行条件,管理水平都处在提高和发展过程。道路交通正处在机动车保有量,驾驶员和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长的过程。
  因此,现在呈现了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事故多发的事件。大家知道2001年国家共发生了27起按照我们安全专业的人讲,重大以上的事故,就是1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27起。2010年34起,去年降低了7起。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给我们国家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下面分三个题目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赵瑞华】05-15 16:08:00
  第一,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国家道路交通的现状。第二,分析一下我们道路事故多发的原因;第三,我们如何预防道路交通的对策和措施。
  一、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我这里面有几组数据,大家看第一组数据2005年到2011年,国家通车总里程上升的趋势,到去年底406.4万公里,我们机动车驾驶员人数,从2005年到2011年也是快速增长的过程,机动车的保有量是快速的增长,而且现在驾校培训的排队考试的人数可以说是非常多。因此大家看,我们从1992年到2011年,我统计了20年,我国道路安全死亡人数的情况,2004年、2005年是高峰。
  在道路、驾驶员、车辆等等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样?2005、2006年搞了课题的研究,针对人、车路等方面,我们举了6个涉及到道路交通的6个因素,就是我们从宏观上,从微观上六个宏观的因素。6个宏观的因素,第一个就是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的单薄占了29.5%,第二个是道路基础条件存在的一些缺陷,第三个机动车车辆构成不合理,这个车辆的不合理,实际上我想到昨天起草国务院今年国务院颁布一个关于加强道路安全若干意见,特别提到车辆结构不合理。我们想在这个文件中予以体现,机动车结构不合理,对安全生产,对道路运输安全都构成了威胁。第四个因素,交通安全国家宏观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五个,公路运输管理存在的不足,公路建设等等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一个是交通安全科研能力欠缺。
  【赵瑞华 】05-15 16:20:00
  一共从六个因素进行分析,宏观因素里面分了很多小的内容,从小的内容里面看,也是我们通过专家分析统计方案,从6个宏观因素到了我们微观因素当中,涉及到的一些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酒后驾车,疲劳驾驶,以及行人违章,比如说行人非机动车的违反交通规则,以及对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等等,我们下面也分了交通参与者、机动车相关微观问题的权重,以及后面的公路基础条件微观问题的权重,以及公路运输行业管理微观问题的权重,最后一个是交通安全国家宏观管理的权重的分析,我们从几个方面对我们刚才六个因素进行了微观的细致的分析。我这里面就简单的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从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这个问题权重来看,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差。我们从6个宏观因素当中分析了一共从7个方面进行了微观因素的分析,都反映了人的驾驶意识,车辆不安全因素,道路不安全条件,以及执法者的执法不严,包括我们宣传教育工作不够等等都凸现出了我们国家在道路安全方面存在综合性问题。
  针对这几个问题,刚才给大家介绍的课题研究的分析,我们又根据道路安全的统计情况分析,机动车违规违章驾驶是事故最直接的原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违章驾驶操作,安全意识不高,占了71.6%,所以从我们统计分析来看,跟我们上面课题的研究相一致的。我们今后在道路交通控制方面,我们说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应该认真的严格的提高我们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这是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当然我们6个综合因素,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是低等级公路事故多发。第三个问题,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意识不够,我们承包的车辆非常多,特别是客运车辆,有的运输企业一年见不到车辆包括驾驶员,所以这个问题通过我们事故统计方面的实际的统计方面,运输企业安全意识不高,责任意识相对薄弱,是我们造成事故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这些分析,预防道路安全的对策,实际上我在大家介绍过程当中也提到了,首先,要加强对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大众交通安全意识,特别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我经常听到我的同事讲在高速路上开车看到大的货车、客车都很害怕,而且占道,占第一车道,不按规定行驶,这就是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的培训。建立全民安全教育的体系,中宣部、国家安全总局、司法部等部门,他们搞了道路安全工程的项目,在各个部门的要求下,教育部把道路安全,包括安全生产纳入到义务教育内容,纳入24个课时,这方面对于我们中小学生道路安全教育,今后都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立全民安全教育体系,分层次,参与者、使用者的科学合理培训,适应我们中国机动化发展的速度,这是第一。
  【赵瑞华 】05-15 16:22:00
  第二,不断改善和完善,我们道路安全管理的具体的内容,建立完善科学的道路安全执法体系,比如说这次和公安部、交通部对客运车辆的动态监控要严格执法,国务院23号文件当中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建立安全道路设计规范标准,我们公安和交通部门,对道路交通部门来说标准是符合国家标准,分析起来可以看出我们国家道路交通设计的标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道路设计规范标准,提高我们标准的要求。
  再一点,交通安全管理,一是政府的,二是部门的,包括一些综合的医疗、消防、保险体系的建立,这是第二个大的方面。
  【赵瑞华 】05-15 16:30:00
  第三,规范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建立完善的机动车车辆的认证,管理及报废制度。昨天我们研究国务院文件当中,多个部门也在反映我们车辆质量的问题。工信部是管车辆制造目录的,质检总局是管车辆的质量,所以与会的领导,包括专家一致提出来对我们车辆制造的一致性的问题提出了要求。一致性就是说什么?你送检的车辆和今后在市场销售的车辆应该是一致性,在质量上要严格把关。昨天在会上进行了研究,建立完善的报废制度,因为我们现在发现边缘的贫困的地区有一些淘汰的车辆,淘汰到落后的地方从事客运班线的运输,这个隐患非常大。
  依法监督运输市场的严重管理,加强营运车辆和驾驶员的管理,发展农村的营运市场。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公司化运营,在我们昨天讨论过程中,交通运输部的领导提出了要求。
  第四,依靠现代科技的一些技术手段解决交通安全的一些问题,你比如说现在我们对一些客车、货车的驾驶员的监督管理。对驾驶员怎么管理,依靠动态监视系统,依靠GPS监控,推进科技手段在预防事故的应用。国务院23号文件里面明确列入的要求,加强对所有的营运车辆的驾驶员的动态监控。
  刚才我已经讲了道路交通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方方面面的人、车、路、环境管理方方面面,道路安全交通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刚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我们国家死亡6万多人,我们总数是偏大的,实际上美国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也是非常高的。我看了一个资料,在07年的时候42000人,当然我们统计口径可能有问题。道路交通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实现我们国家道路交通安全从事故的高发到基本遏制,直到逐年下降的目标,我们所有的道路交通的参与者都应该不懈的努力,为我们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好转,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孟建】05-15 16:31:00
  谢谢赵司长精彩发言,详实数据,深刻分析,有效的对策,再次深化了今天的主题。
  201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起了千年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安全技术管理部经理王新全先生被推选为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形象大使,形象大使作为特殊人物和媒介,肩负起了行业重要责任,不断向社会各界传达绿色交通,安全交通的特殊意义。今天他来到我们论坛,他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国际化信息,下面我们有请王新全先生发言。
  【中远散货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安全技术管理部经理(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形象大使) 王新全】05-15 16:37:00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是围绕着我们今年安全生产的主题,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解。
  我没有更多的准备,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怎么来进行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海难事故100周年。1912年这条船豪华客轮制造的时候说是永不沉没,很不幸遇上冰山带,造成死亡人数1503人,从撞上冰带到沉默2小时零40分。按照现在事故分析,我们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一下,相关责任人梳理一下,制定相关的措施,好象就措施了。当泰坦尼克号事故以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英国、法国等海洋大国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条船在材料制造上就有缺陷,在我们救援上面存在问题,当时没有救援直升机,也没有卫星通信,当时救生艇配备不够。根据一系列的原因分析,产生了一部国际公约,国家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这个公约1914年诞生的。经过将近100年,几次修正,现在一共分为12章,12章当中从船舶的设计结构、材料、航行值班、安全体系等等一系列的都拿到12章当中。
  我本人也是船员出身,在海上工作15年,然后才到陆地上做安全管理做了10年。我们怎么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我也是第一次研究分析,在思考。我们要抓住三大要素,一是硬件,二是软件,三是人员。
  【王新全 】05-15 16:44:00
  对于船舶来言,它的硬件,就是船舶,这个船舶要想把它安全从制造、建造到最后退运处理,我也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造船阶段,造船的时候,我们要建造好,同时应用先进科技,包括先进的雷达、导航系统、GPS等等,包括无人机舱等等一系列的新设备应用上去;第二阶段,使用阶段,怎么对这些船舶设备进行有效的操作,这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日常的维护保养,一个船通常情况下,它在中国来讲,它的船只报废时间是33年,从建造到退运33年当中,我们每个周期都要进行维护保养,查找缺陷。
  软件方面,根据国际公约制定了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它也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它是由设备的操作说明,操作须知组成的,第二部分,船公司的安全规定组成的,第三部分由国际公约,我们船航行到世界各地,各个港口的要求,包括我们船由第三方船技师进行检验发出的规范,由这三部分工程了我们安全管理体系,也是三块。
  人员,人员我也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人员是船员,船员怎么开船,开好船,这是船员;第二部分是管理人员;第三部分的人员就是国家主管部门,包括一些沿岸港口国的官员,包括检验机构的人员,人员也是三部分组成。
  【王新全 】05-15 16:46:00
  人员的组成,三部分,类似于我们球场上面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三者之间的关系,船员就是运动员,我们管理人员是教练员,我们政府主管机关,包括一些港口的监督检查官员就是裁判员,评价我这个船是否安全,人员部分也是由三部分组成。
  我想只要我们把硬件、软件、人员,就是我们船舶,我们安全管理体系和我们人员船员也好,这三部分构成,把三大环境有机的组合好,我们海上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
  这就是我对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理解。谢谢!
  【孟建】05-15 16:48:00
  感谢王总,言简意赅,但是非常生动、非常深刻的演讲。一下子从100年前的泰坦尼克号海洋事故,好象一下子拉回到《我的心随你》的年代去了。通过三层面的分析,讲三生万物,有这么好的精彩表现。
  我们很快从悲情当中解放出来,我们下面还有一组港珠澳大桥的照片,目前这项伟大的工程已经开工,所以我们有幸请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余烈副局长,讲解一下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理念,另外给我们揭开一下港珠澳大桥神秘面纱,有请!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 余烈 】05-15 16:55:00
  谢谢主持人,今天下午很高兴参加2012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下午我听了李部长主题报告,很受鼓舞。听了各位嘉宾的发言,也深受启发。绿色发展,安全发展是我们现代交通发展的方向。港珠澳大桥是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的超大型跨境跨海工程,我从这个项目前期、现在从事了9年大桥准备和管理工作,目前大桥开始建设,目前的工期还很长,2016年12月才能建成通车。项目推行我们是一体化管理经验或者初步的实践,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请各位专家,各位代表们给我们提宝贵的意见。
  港珠澳大桥,港珠澳三地政府合作共建共管的跨境跨海的工程,它全长海中跨海长度36.6公里,加上珠海、澳门、香港工程总的工程接近56公里,有三个大型填海区,隧道有两个人工岛,在珠海澳门这个地区填一个人工岛作为海岸通关的设施。这个工程分几部分实施,香港境内的工程和12公里的接线,由香港政府自己投资,进行建设管理。去年11月份口岸填海工程已经启动,桥梁正在招标。珠海这一侧接线工程很快开工,澳门填海工程委托是珠海市政府来填。主体工程东起粤港分界线,止于珠澳口岸人工岛,长约29.6km,桥梁工程2.9公里长。
  我要介绍的,我们项目中间的一些做法,还是岛隧的工程的实现。港珠澳目前的进展怎么样?岛隧工程是7.4公里长。每个岛的面积是10万平方米。还有一条海里隧道6.7公里,要在深海沿岸的情况下建设两个人造隧道。岛体现在已经合拢,完成回填砂及排水板,降水井打设等,西岛在进行隧道暗埋设工程。我们管节运输工程占地40万平方米,工厂已建好了,整个隧道33个管节。它的排水量相当于7.6万吨,目前这个工厂已经正式启动,正式管节的运制。我们把所有参建各单位建设管理进行标准化的建设,我们统一建了标准营地,占地58万平方米,这个营地目前已经正式投入使用。现在岛隧工程进行全面的建设。
  【余烈 】05-15 16:57:00
  项目的综合目标,要建设世界跨海通道,为用户提供服务,建成地标性建筑。在安全环保,在管理方面,我们引进了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一体化(HSE)引入到我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当中来。我们目前已经在实践。我们体系为什么难呢?就是交通项目传统也有好的安全管理好的经验。珠江口繁忙的海岸,施工难度大,标准高,尤其是环保方面,香港、澳门、内地政府对环保越来越重视,通航环境复杂,建设这么一个跨海工程需要我们创新安全环保模式。根据项目的特点,我们引进了HSE管理系统,这个架构我们大概是这样的,这个体系有七个关键要素和19个子要素组成,主要落实领导带头,部门分工负责,HSE综合管理为源动力和预控组织实施的原则,确保我们HSE目标的实现。这个体系,我们编制了体系了文件,整个文件现在在工程开工之前,就已经发布实施,有一个导则,有20个程序文件,有34个专业文件,这是HSE管理体系文件,不包括我们整个港珠澳建设制度文件,那个制度文件比这个量还要大,这只是管理制度文件当中一部分。
  这个体系的文件,对于承包人有管理上的要求,对施工作业队伍也有安全管理的要求,所有这些文件,所有这些文件在招标文件和项目管理制度和合同里面都分别明确要承包人,各个进场的参建单位,按照计划书等把这套体系贯彻到项目管理过程中间。
  【余烈 】05-15 16:59:00
  合同上面,我们明确管理局是一个综合监管,施工单位它是直接组织项目实施,他要直接监理公司监管,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这个文件,我们主要在文件里面通过明确,我们实施了五级联动的监管,设置了HSE管理委员会,由安全环保部负责管理,各个部门一岗三责落实好责任,我们聘请了安全顾问,聘请了环保部门,聘请了海洋监测单位,并且跟香港、澳门一起组建了跨境环保联动小组,每个月进行定期沟通联动,而且香港和我们项目都在海中进行了环境监测,定期交换监测的数据。如果说施工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出缓解的措施把环保的要求落实到位。我们建立了这套体系的联动,我们海上施工还要和安监部门、海事部门、北海管理局等各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沟通协作。
  比如说海事部门已经开始长达几年的合作,交通部海事局成立了监管领导小组,广东海事局组建了监管办公室,目前配备了很强力量在现场监管。港珠澳大桥跨越了香港海域,深圳还管辖了一部分海域,还有广东海事局管辖了一部分海域,还涉及到广东海事局。我们在海事方面的协调管理方面,海事局非常重视,设立了现场办公机构,在现场直接监管。考虑到我们项目点多,面杂,参建队伍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在海上作业的船舶非常多,现在有大小72艘,目前将近2000多人,将来会更多一些。对于安全方面,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更大一些。这个过程中间着眼现场的监管是作为重中之重,我们在全面建立组织保障体系,自动保障体系的前提下,我们要落实教育体系,检查监督体系等。现场的监督工作在共同协作下,我们综合检查,每个方面的检查都有一个标准,看到什么标准都进行现场的指出,对于不能立即更改的问题还要立项更改。
  【余烈】05-15 17:02:00
  我们为了加强作业现场的管理,我们对于一些严格作业审批,对于一些作业计划书风险控制方案的审批,还有较大安全风险评估方案,还有北海保护区施工作业的许可,包括高处作业,民事用电,潜水作业等都要进行审批,特种作业也要进行严格审批。这些审批就是要做好预控防范审批,作业过程中间,要加强监管,作业前要做技术交流,作业中要监督它的措施的落实,使得风险能够可控。
  结合项目的实际,落实交通部平台作业要求,我们通过一些宣传,告示、警戒到标识营造良好的作业氛围,营造一个好的施工环境。我们要求强化一级检查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刚才讲到了监督检查有一些原则,有一些检查的标准,都会在工作当中认真落实。
  我们安全HSE管理开展了一年多,还有一些经验不足,还有待完善。我们还要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我们管理局编制了综合应急预案,包括9个应急方案,以及现场处置措施,都报了安监部门进行备案,我们加强了应急演练和应急教育培训,演练也是真刀真枪在做。目的防止一旦发生事故的应而不急,主要检验我们应急方案是不是有效。
  【余烈 】05-15 17:04:00
  我们工作综合实验,在更高层次上总结提升,我们将安全环保、跨境项目,安全管理等课题打包纳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大的课题,名字叫做港珠澳岛桥隧一体化工程建设技术和示范。它有5个课题,有将近20个子课题。每个题目,我们都在组织全国顶尖的单位进行研究,给我们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HSE一体化管理,已经纳入国家科学支撑计划5,进行研究,目前我们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感谢大家对我们项目支持,我们工作刚刚开展,为了向三地人民,向关心我们建设的同行们交出满意的答卷,希望大家对我们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希望大家到珠海去到现场去跟我们提宝贵的意见,在这里感谢大家!谢谢!
  【孟建】05-15 17:05:00
  谢谢余局长激动人心的发言,而且很刺激,用余局长的表述说是超大规模是跨境跨海的工程,谢谢我们的局长,期待着这艘大桥的建成。
  刚才听到了几个非常精彩的案例,虽然激动人心,但这毕竟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一个一个的闪光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还离不开科技的自觉。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从部机关信息维护到制定通信导航的标准,从船舶远程试点和跟踪系统到北斗示范化工程都指向一个名字,就是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有请中心主任杨洪义先生向大家展示一下交通通信科技的气魄与魅力,大家欢迎!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 杨洪义】05-15 17:07:00
  大家都在讲物联网的应用,实际物联网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来讲,第一步要实现的就是重点项目的监督和重要战略设施安全监控的问题。安全监控需要对超大型桥梁的健康问题实时审核。一旦出现问题,它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是政治上的。所以我们建议,抓安全,要和我们所有建设生产要融为一体。在这里面非常赞成刚才赵司长的分析。现在我们道路安全的绝大部分施工是和我们驾驶员的超限、超重、超载或者违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当中,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我们安全如影随形的。我在这儿第一个建议,道路安全在未来安全发展当中,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基础来抓,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关键来抓。英国小学生第一课,说你上马路先向左看,又往右看。我们国家制定办法,甚至一些开车的人不懂得什么叫限速。所以路上很多交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问题,我们认为解决人的问题是目前交通安全当中重要的因素。
  【杨洪义 】05-15 17:10:00
  第二个建议,要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科技第一生产力,刚才李部长讲到了,我认为当前科技在整个交通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信息技术在突飞猛进发展状态下,李部长提出来要使信息化交通覆盖建设全局,我认为包括了解决我们在交通运输建设生产全过程的,要解决目标问题,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现在大量的交通雏形,我们安全问题,实际上和信息的不对称相关。
  如果是刚才崔司长讲和陈济丁讲的绿色是一个环境,我们应该把我们国家高速公路,应该建成国家信息走廊,使驾乘人员充分享受信息的环境。让他们知道有充足的信息给他提供服务,前方的天气情况,道路维修情况,有没有塌方,包括通过收费站的信息,可以给他们提供我们道路是否拥堵等等一类信息,这样会有效调节交通流,有效减少交通的安全事故。
  第三个建议,我认为在这样一个解决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过程当中,我认为要举全行业之力,甚至不是交通行业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要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进行各种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尤其是信息化的,我们以往多年发展的成果的资源的整合共享。要形成一个在全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以发展促进整合,以整合促进发展的这样一个局面。使我们已经产生的信息资源,信息的装备,真正的能充分发挥作用。
  【杨洪义 】05-15 17:15:00
  就我了解在“十一五”期间,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很多的包括出行服务这样的应用核心,应该说在很多地方,由于信息更新机制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这些系统不能够给很多广大的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说我们信息化,解决信息不对称同样我们的国民、每一个交通运输的参与者的故事或者交通消费者都有知情权,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信息。我认为要整合新的发展,不能再形成西方发达领域出现的烟囱林立的问题。我们现在交通运输方面离不开造船工业,装备制造业。现在我们大量为我们交通运输提供的运输准备应该说装备的制造业管理水平,质量水平等等,从管理质量上讲不断提高的。从现在交通运输角度来讲还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去年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工信部联合下发了文件,为了对重点运营车辆联网联控,满足上海世博会的要求下发了文件,推动了GPS和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的行动。这样一个行动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说有一个数据可以跟大家说,现在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GPS运营服务厂商和运营商1300家,通过这次整合为1000家。第二个成果,我们有效推动了装备制造业,就是汽车制造业在定位系统,现在我们大量车辆的监控装置,后装置设备质量参差不齐,系统性差,可靠性差。绝大部分运营商所提供的介入的装备终端,只要有运营商给你提供GPS定位系统的显示才能解决问题。大量的运营商因为运营收入入不敷出,大家都在这儿比,它的电子地图的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才造成现在我们现在个人买的定位导航终端闹笑话,本来这条路已经没有了,他告诉你是畅通的。
  因为四部委文件规定了两个时间段,去年8月1号以后再出厂的运营车辆必须要全装卫星定位终端,已经有了国家法规了。包括北汽丰田、陕汽重工等这些厂商非常支持,把我们装备的智能化问题,装备的可靠性问题解决了。通过我们内部资源整合以外,我们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组织资源的整合,推动我们交通行业的安全、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谢谢!
  【孟建】05-15 17:16:00
  谢谢杨主任,杨主任的发言,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交通信息发展独特的作用和重大贡献,谢谢杨主任。
  刚才七位嘉宾都表达了自己重要的观点和实践的经验,我想这些内容对于李咏梅总编来说并不陌生,这些独立的精神,丰硕的成果曾不断在《中国交通报》这样的媒体上不断的传播,作为交通行业的真实记录者和历史见证者,李总编一定感同身受。我们有请最后一位演讲的女嘉宾谈谈自己的见解,有请!
  【中国交通报社副社长 李咏梅】05-15 17:18:00
  尊敬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下午好!
  前面的嘉宾非常高屋建瓴的介绍了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政策、环保要求,成功的范例和崭新的理念。怎样让这些政策、要求、理念得到社会的认同,成为社会的共识,化为人们自觉的追求,这就是媒体的责任,要精确的诠释,有效的传播。
  我演讲的主题传播绿色交通理念,助推行业安全发展。我将从四个层次上向大家汇报我们怎样担当起责任。
  第一,见证-用专业智慧书写交通运输行业的史记。
  我们报纸详细介绍了从4个省市,4个理念,4个创新到三个服务,一条主线,五个努力,五个坚持,不断丰富的过程。请看一下在“十二五”规划里,我们从左边这一栏,可以看出,绿色发展,安全第一与适度超前,公共均等共同工程交通科技发展关键词。
  【李咏梅 】05-15 17:22:00
  我们交通人在绿色发展中的实践探索,我们报纸概括为绿色抉择、大事做细,永续发展。我们概括为精打细算、节能减排、多动脑筋,少动自然,综合运输,高效低碳。
  下面是我们对平安发展集成式的报道,刚才我简要介绍了报纸对绿色安全发展的记载,我演讲的重点是第二部分,让绿色理念传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们的体会是传播的方式,必须从以往的强势灌输,转华为温情互动,以交通部高速公路示范工程为例,把文件化表述的建设目标、发展理念翻译为读者爱看、易懂、可操作的形象化理解,我们用这样语言,把路轻轻放进大自然,文中有更清楚的解读,路径合一,是诗意,是自然的,使修出来的路像生出来的,长出来的,而不是炸出来的,辟出来的。
  我们再来看一些形象图片传播,这是安徽高速公路的场景,隧道口的大树,为了防止它的皮肉被石头碰伤,大树穿上了草皮衣服。这是千年红豆杉,为了确保移植成功,它所在的路段暂缓施工,我们定义为对它点点滴滴的关爱。
  这是建成后的高速,关于如何传播交通理念,这是我们对绿色名片的报道过程,这是美不胜收的思小路,在思小路选线中尽可能沿着原来的国道312布线,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沿线国土占用,这是边坡,边坡已经放如了密密的植生代,边坡绿化与路面施工同行。
  【李咏梅 】05-15 17:24:00
  在思小路施工过程中,各种特色的植物得到了最细心的呵护,很优美一棵树冠以为迎客松。我们对思小路的呵护,最有意思,最有挑战性的是与野生动物的相处之道,李部长演讲中有一张图片,野象在施工路上悠闲甩着尾巴。野象谷施工过程中,桥下和两桥之间保留了茂盛竹子,主要为了让大象在这里感到自在。上世纪有一个风靡全国的纪录片《捕象录》,从千方百计的捕象到千方百计的呵护象,这表示了我们对“和”理念的回归。
  下面是演讲的第三部分, 媒体担当的责任要纠偏,从规模数量速度到质量、效益、服务转变。
  曾经,我们最热衷于、习惯于、擅长于传统的成就报道,至今不少人还是惯性思维,版面上往往充斥着各地又花费多少亿、建设了多少条高速公路、竣工了多少个港口、创造了多少个世界之最等等。
  发展绿色交通,关键是继续推进"三个转变"。新闻报道怎样才算适应"三个转变"?在报道内容上,要从过去的追求规模数量速度,向更多地追求质量和效益、追求服务和管理、追求可持续发展转变。
  我们拿桥梁建设说说事,我说的绝对不包含港珠澳大桥,拿桥梁建设的报道为例解析。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主跨跨径最大的前10座斜拉桥、悬索桥、拱桥和梁式桥中,我国分别占有7座、4座、6座和5座。
  【李咏梅】05-15 17:26:00
  新一轮跨江、跨海桥梁建设高潮正在兴起,不少地方对大型桥梁建设情有独钟,但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脱离当时当地的地质地形和施工条件,盲目追求"大、长、高、深",把各种"之最"、"第一"作为建设目标,好像没有“之最”、"第一"就不代表水平,就不代表创新,因而过度追求大跨度方案。
  我们部领导,在这样建设理念关照下,2011年恰恰是桥梁事故频出,桥梁垮塌成为了社会的热点。2011年桥梁报道年度盘点的时候用了这样的主题“还有什么比桥梁安全更重要,从容一些发展更安全”。
  冯正霖副部长就新时期桥梁建设和管理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新形势下,需冷静看待我国已经取得的桥梁建设成就,正确把握桥梁建设方向,努力建设实实在在的放心大桥和百年大桥。必须坚决走出盲目追求"之最"和"第一"的误区,让桥梁建设回归到"安全性、经济性、耐久性和建筑艺术美"的追求上来,努力建设结构合理、质量可靠和施工可控的公路桥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桥梁及结构工程专家项海帆在中国交通报发表署名文章《反思“之最”“第一”迷恋症》(中国交通报3月5日7版),他呼吁,要正确理解桥梁设计的精髓,对过去所设计的桥梁进行认真的反思,走出盲目追求“之最”和“第一”的误区。
  纠偏之后,我们进入演讲第四部分,用世界眼光关照可持续发展,在率发展理念之中,有一个提法,四个省市,第一个省市用世界眼光审视交通发展趋势和规律,发达国家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起步早,理念更成熟,如何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拿来共享成熟的理念和经验。中国交通报办了经典的板块《海外交通》,专门介绍他山之石。
  【李咏梅 】05-15 17:28:00
  我们看一下这是太阳山桥,甘特桥,白色的板拉桥造型独特、简洁醒目,和瑞士高原的优美风光融为一体,令人陶醉不已。若在明媚的阳光下欣赏甘特桥,你会发现,郁郁葱葱的山峦衬托出洁白的如几何图形的混凝土桥面,色彩对比强烈,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件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
  诺曼底大桥是一座风格简洁的桥梁,它的设计者之一维吉厄科斯非常注重桥梁美学,尽管在法国,最优秀的建筑师很少与工程师合作,但他还是呼吁建筑师与工程师在设计中联手。维吉厄科斯还提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切可能的地方都应该减小尺寸以增加美感,并建议设计以毫米为单位来计算。
  我的演讲就结束了,最后,我用一张我们国家西南部高速公路的实景表达对绿色交通的期待和嘱咐,在这里,绿意盎然,霞光万道,大路朝天,如果我们的未来能是这样的,今天所做的一切就有价值,我们的子孙就有福了。
  最后,我要感谢论坛给予中国交通报社演说的机会,谢谢在座者的关注,谢谢大家!
  【孟建】05-15 17:29:00
  谢谢李总的诗意、女性、灵动的发言,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美感,但是也是深刻。任何交通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像李社长这样的媒体传播,就不可能惠泽于我们的进步。感谢我们的听众耐心的等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八位嘉宾的发言,都已经完成。
  虽然时间已经不早了,但是还是想有一点点互动、交流,是不是下面我们进入短暂的环节,看看哪位媒体朋友或者在座的专家领导向我们台上嘉宾发问,因为嘉宾之间的交流,刚才已经开始了。看看哪位提问。
  【经济日报的记者提问】05-15 17:31:00
  你好,谢谢主持人,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咱们安监总局的赵司长,你刚才在发言中分析了交通安全事故的特点或者是成因,分析微观因素时你提到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意识的淡薄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特别你提到挂靠和承包经营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承包经营和挂靠经营这样的模式,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万恶之源,你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这样的模式既然有这样的弊端,在你看来如何改善这样的现状?除了你刚才提到利用现代动态科技监控系统,加强监控以外,还有哪些其他对策?谢谢!
  【赵瑞华】05-15 17:33:00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后十年,我们国家道路交通高速发展,客运量、周转量等都大幅度增加,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你提到的挂靠、承包,这种模式的产生,也是我们伴随改革开放探讨的过程。上个世纪末,这种模式促进了我们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随着我们老百姓,我们的参与人员要求的提高,因为现在对事故的零容忍也好,这个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事故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部门,对这种挂靠经营模式也进行了反思。
  第一方面,我们想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监总局、工商管理部门等,我们制订了这方面的管理规定和政策。国务院今年要颁布加强道路安全若干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实际上也是在1月9号国务院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建国60多年了国务院从来没有出台过关于道路安全的文件,建议出台,这已经被国务院的领导同意采纳了。我们代国务院组织起草文件,这个文件对运输企业的挂靠、经营、承包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当然了我们已经讲了这与历史演变的过程,我们通过文件逐步的约束,减少,遏制或者消除这种挂靠经营的模式。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动态监控这块,刚才我们杨主任,我们合作的非常好,国家安全总局、交通部运输部等等颁布了几个标准,这几个标准是我们在用车辆安装动态监控。国务院23号文件里已经要求我们两客一危车辆都要安装动态监控,而且动态监控纳入了国家7258监控标准。前段在监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车辆没有落实,刚才杨主任讲了抓落实。国务院出台这个文件,下一步各个部门加大执法和监督,在这方面进一步对我们车辆的监控,在遏制事故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不知道这两个问题你满不满意?谢谢!
  【孟建】05-15 17:36:00
  谢谢记者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下面哪一位,有请这位男士。
  【《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记者提问】05-15 17:38:00
  我是来自《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社的,我有一个问题问一下朱司长,朱司长你刚才讲到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思路和总结,确实部里面做了很多工作在这方面。但是平时在一些城市出差的时候,也看到了有很多“乌贼车”,也有一踩油门,一股黑烟的情况。这样我们感受到节能减排工作在推进之中有很多难度的,我们自身自己的感觉。根据朱司长平时的工作经验,交通行业节能减排难度和关键在哪里?我们交通行能否有实例说明。
  如果有时间想问一下崔司长,交通部和环保部有没有重点联动工作?谢谢!
  【朱伽林】05-15 17:43:00
  我个人认为,目前节能减排工作难点还是人的认识问题,能不能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真正要理解这项工作,我必须要从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去理解。正像我们说的,我们的人员很多时间认为我们的能源还非常多。我们的排放还可以继续排放,没有这种意识,我们节能减排工作肯定做不好。
  根据专家的测算,我们石油的储存量还有20—30年左右就要用完了。我们天然气更多一些,我们煤还有几十年时间就没了。我们的环境排放进一步加强的话,对我们生存的环境,包括我们地球的环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管哪个行业,交通行业也如此,必须从我们认识上提高。
  李部长当时在去年的2010年5月份千家企业专项行动的时候提到节能减排是我们共同责任,以我们个人的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这是首要的。如果有了这个意识,你就不会看到一脚油门下去,车就穿出去。都会从节能减排角度考虑。
  【崔书红】05-15 17:46:00
  乌贼车在我们城市里面比较普遍。在我们省会城市里面屡见不鲜,我们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同志走到那些地方看了以后,实在不可理解。刚才朱司长讲的很好,我们要加强这方面节能减排的工作,宣传,提高意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排放标准上要严格,包括我们油品,包括我们的汽车等等方面都需要严格硬件。北京能够取消一脚油门出黑雾墨斗车,我相信其他城市也能做到。我们油品质量太差,媒体也在呼吁,要提高油品质量,我想有一天我们油品质量会提高。
  我们跟交通运输部有什么动作,大的合作,今年联合发了一个文,李部长主旨发言讲到要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工作。我想我们在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方面,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合作的空间非常大。前面提到的抓规划和重大环评,在顶层设计的时候,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起到源头预防的作用,这是我们今年可能要重点落实的工作,就这个问题。谢谢!
  【孟建】05-15 17:50:00
  谢谢提问者和嘉宾的回答,实在是抱歉,由于时间关系,我一看已经五点半了。所以这个环节,我们就简化一些。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当中,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在人类构造现实世界当中,当资源的有限和需求的多样二者形成矛盾的时候,我们需要从自身发展当中汲取新的力量”,交通运输事业就是寻找这样一种新的力量,再次衷心的感谢各位嘉宾,感谢观众的细心的聆听。无论是一桶水凝缩为几滴水,还是台下聆听的听众,我们在这里的相遇,可以说是一种知性的交流,这不是我们所有寻找所有的答案,
  “中国交通发展论坛”是一个交流的窗口,希望传达一种愿望,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需要更多睿智的思考、领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交通业的发展需要中国交通人有着更多文化自觉和历史的担当。为国是策,为交通谋,2012中国交通发展主论坛到此就结束了,相关的内容在交通运输部门的网站上刊登,我们将开辟中国交通论坛网络平台,以持续开放的意识和精心的角度凝聚学者思想智慧,铺就寻道者的捷径,再次感谢大家,我们2013年再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