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上报<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省试点实施方案>的请示》(晋交规划发〔2020〕47号)收悉。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高密度中等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绿色出行、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发展、绿色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普通公路重载运输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通用航空+旅游、引导公众公交出行政策创新、公交都市建设、绿色出行创建、智能网联重载货运技术、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普通公路重载运输“建管养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0年10月16日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省试点任务要点
一、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试点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通用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各地级市人民政府。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设交旅融合基础设施。打造以旅游公路为主的“交通+旅游”典型产品,推进黄河、长城、太行旅游公路建设,突出自然景观风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高标准旅游风景道,完善旅游公路慢行道、驿站、景观、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的“快旅慢游深体验”全域旅游公路网。推进旅游公路与多种运输方式便捷换乘,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2.提升旅游运输服务品质。依托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资源建设“交通+旅游”集散中心或旅游客运超市,推动旅游景区设立旅游集散中心或客运站场,为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推进跨运输方式客运联程系统建设,完善省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打造旅游定制客运服务品牌,开通至景区景点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促进客运公司“旅游直通车卡”应用,推动城际旅游公交发展。探索创新普铁开行动车、开行“慢火车”等旅游交通产品,推进铁路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3.推动“大数据+旅游交通”融合发展。推进信息跨部门共享,推进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汽车租赁、班线等旅游交通信息一体化,开展旅游交通综合运行分析,建设交通旅游市场协同监管系统。搭建旅游交通大数据平台,推动旅游客运班线、景区公交、偏远景区客运服务等资源优化配置。开展车票、门票等一体化预订、结算服务。提供重点时段、重点景区客流预测和信息服务。加强旅游交通协同调度,构建应急处置体系,提升旅游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4.推动“通用航空+旅游”发展。发展以太原市为中心,大同、吕梁、长治、运城等市县为节点的环飞短途运输航线,打造“贯联山西、通达外省”的航空运输网络。按照“一场(通用机场)多点(临时起降点)”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低空旅游。
5.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交旅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制定交旅融合发展规划、政策制度,完善旅游公路设计标准规范。探索建立低空飞行等旅游交通新业态的协同管理模式。加强旅游交通市场监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制度,建立健全旅行社、旅游客运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加强信用联合奖惩。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形成旅游公路设计标准规范。基本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旅游格局。“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旅客出行便捷度明显提升。旅游交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3—5年时间,建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省域旅游公路网络。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客运班线网络更加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实现运输客票、景区门票一体化预订和结算。“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低空旅游广泛推广。交通与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
二、高密度中等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绿色出行
(一)试点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阳泉市人民政府。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设“空中巴士”快速公交主干系统。沿桃河两岸规划建设空中巴士轨道交通,建立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构建以中运量干线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支线和微公交为补充、公交枢纽为链接的公共交通体系。
2.推广应用节能和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短途道路客运、旅游景区观光、政府机关等加强节能和新能源车辆规模化推广应用。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推进城市公交枢纽、停车场、首末站充电设施设备规划建设。完善绿色出行交通基础设施。
3.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完善市区步行和自行车配套交通基础设施,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100%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依托阳泉市山体、水体和绿地,规划市域范围内自行车道与绿道系统,推进现有道路实施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改造。建立覆盖城市建成区的慢行交通网络和慢行接驳系统,有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4.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健全客运“零公里”换乘体系,推进阳泉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科学布局私家车、自行车停车场,推进铁路、公路与城市公交“零距离”便捷换乘。
5.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推广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信息化设施产品,建设基于大数据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城市出行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集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交通执法、车辆管理、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加大数据挖掘分析力度,提升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水平。建设涵盖枢纽、停车、充电设施、进出城市交通量等信息的多元化、全方位引导系统,加强交通出行信息有效引导。
6.引导公众公交出行。探索建立小汽车长时间停驶与机动车保险优惠减免相挂钩政策。推进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定制公交等政策实施。试行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实施差别化交通管理。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空中巴士”快速公交等工程开工前期手续。基本完成市区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配送车采用清洁能源车辆替换。实现充电桩、共享助力自行车、电踏车等设施设备有序投放。城市出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小汽车差别化交通管控、阶梯优惠票价、优惠换乘、累计折扣票价等优惠政策实施效果初显,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高。
通过3—5年时间,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100%配备慢行系统,形成覆盖建成区的步道、自行车道慢行交通网络。建成“空中巴士”快速公交系统,形成空中、地面公交相结合,多种运输方式互补的城市立体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共交通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城市交通拥堵得到有效治理,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35%。城市交通污染明显缓解,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形成高密度中等城市交通拥堵与污染治理的制度标准规范,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发展
(一)试点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阳泉市人民政府、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设车路协同测试路段。推动五台至盂县智能网联货车高速公路测试区域、阳泉市城市道路测试区域建设。在测试区域建设5G通信网、多源数据融合的边云协同平台、智能运控系统、多元感知物联网、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系统等。建设清洁高效的供电系统,推动太阳能、风能在测试区域的供电应用。研发制造用于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
2.构建车路协同数据标注支撑体系。依托阳泉云计算中心二期工程,构建车路协同数据标注支撑体系。开展智能网联货车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辆平台线控等技术研发。构建智能网联货车决策控制平台,设计适合重载货运道路状况的L4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架构,搭建智能网联货车场景数据库。
3.建立配套基础设施和通信技术体系。研发重载公路路域信息智能感知、融合以及车路交互技术。建立面向自动驾驶重卡的智能化路域基础设施设计体系。研发重载公路车路协同应用风险评估与预警防控技术。开展智能网联重载公路车路协同技术集成研究。建立5G+北斗高精度定位解算平台。
4.加强车路协同创新应用。以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测试路段等为依托,建设云计算大数据应用中心和创新中心,开展智能网联货车整车研发,培育车载智能终端、车载即时通信、路侧传感设备、5G基站与通信等关联产业,探索智能网联车路协同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新路径。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制定、测试检测、安全评估、数据共享、人工智能标注等环节,构建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生态。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覆盖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测试路段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形成智能网联重载货运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和通信技术体系。
通过3—5年时间,建成车路协同数据标注支撑体系。形成道路基础设施和通信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出台智能网联重载货运车路协同领域标准规范、政策制度等系列成果。实现开放环境下头车人工驾驶、后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编队运行测试。建成智能网联重载货车编队开放测试验证基地。完成L4级以上智能网联重载货车研发,重载货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绿色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一)试点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中鼎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方略陆港集团、山西经纬通达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快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大同市交通运输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推动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运输,打造朔州—唐山块煤运输等一批集装箱精品班列。完善集疏运功能,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驼背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培育大宗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推广应用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模式,推进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
2.推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太原、大同、临汾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物流园区、国际陆港口岸园区、综合物流园区做大做强多式联运功能,引导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城乡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向园区集聚,推动园区向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
3.推动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推进邮政、轻型物流配送车辆应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创新城市配送组织模式,发展末端自提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智能投递等集约化配送,探索无人机配送模式。完善城市配送协同机制,制定出台城市配送政策制度,加大对绿色货运配送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车辆通行许可证发放和路权优先机制。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块煤、焦炭等适箱货物集装箱运输取得明显发展,形成煤炭运输集装箱精品联运线路。大宗货物多式联运经营人培育取得良好效果。太原、大同完成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发展和充电设施建设。完成省内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创建。
通过3—5年时间,煤炭运输“散改集”比例稳步提升,以铁路为主的大宗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重点煤矿企业接入铁路专用线,煤炭、焦炭铁路运输比例达80%以上,出省煤炭基本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形成1条大宗货物运输铁海或公铁精品联运线路,培育2家大宗货物多式联运和网络货运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功能布局完善、衔接高效顺畅、辐射范围广泛、支撑产业发展的货运枢纽网络体系,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五、普通公路重载运输建设
(一)试点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研究编制重载运输全路网规划,为重载运输路面建设养护、重载货车安全通行提供政策指导。
2.推进重载运输试验路段建设。推进晋城国道207线瓶颈路段、国道207线长治过境段等重载运输试验路段建设,改造设计急弯陡坡、长大纵坡、停车错车区等,提升公路通行及安全保障能力。
3.开展重载运输公路建设技术、运营管理制度研究,利用重载运输试验路段成果,在重载运输典型路面结构、新型重载路段适宜桥梁附属设施、新型抗车辙路面、智能化施工质量与安全监控等方面,提出重载运输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政策制度。
4.推进重载运输公路“建管养运”协同发展。推广重载运输公路建养技术,改造建设重载运输路网。研究制定重载运输公路管理规范,引导重载车辆合理选择通行路线。在晋中市推进“建管养运”新模式,建设全域重载运输通道。
5.建立普通公路重载运输治理体系。聚焦安全监管、行政审批、重载综合治理等,建立健全面向全行业的重载运输治理体系,完善普通公路重载运输管理制度。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涵盖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的重载运输全路网规划编制,实现重载运输在山西进得来、出得去。铺筑建成重载运输试验路段。
通过3—5年时间,在重载运输公路建设领域形成系列技术标准、规范。完成晋中市重载运输通道建设。形成集超限治理、安全应急保障、大件运输审批、路况监测预警等于一体的重载运输治理体系。重载运输普通公路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形成普通公路重载运输“建管养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