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2014年水运工程质量状况分析的情况通报

文号:交办安监〔2015〕47号

文号

交办安监〔2015〕47号

索引号

000019713O10/2015-00524

公开日期

2015年07月22日

主题词

水运工程;质量状况

机构分类

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

主题分类

运行分析

行业分类

港口和航运设施建设

公文类型

部办公厅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长江航务管理局:

  根据22个省(区、市)报送的水运工程质量分析报告、质量抽检数据以及部组织的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情况,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对2014年全国水运工程质量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水运工程质量监管总体情况

  2014年,22个省(区、市)统计在建水运工程重点项目415个,建设总投资约2446亿元。全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一)行业监管能力持续提高。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和制度的同时,结合地区工程情况和行业要求,强化载体建设,注重方式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江苏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和示范项目创建等方式,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活动。浙江深入开展“执法强化年”主题活动,以综合执法为抓手,促进执法能力提升,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辽宁以完善量化排名机制为重点,加大差别化监督力度,不断丰富监管手段和方法。

  (二)工程质量监督措施不断创新。各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大建设项目监管力度,强化监管措施的落实,积极引导施工工艺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工程质量水平。福建加大政府监督抽检投入,加强重要结构构件的验证性检验,提升政府监管的威慑力。上海坚持动态监管理念,严格执行不合格试验报告24小时快报制度。重庆强化对关键岗位人员行为监管,促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二、水运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分析

  2014年,质监机构和监理企业对全国在建415个水运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检测1877607点,合格1783567点,合格率为95%,与2012、2013年基本持平,水运工程质量状况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质量状况分析如下: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总体稳定,但部分材料质量有波动。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9.6%,较2013年提升0.6%,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如图1所示)。水泥合格率最高,质量状况稳定;砂、石合格率略低,质量有波动,部分地区发现砂石存在不合格批次,个别区域受地材资源紧缺和进场质量控制不严等因素影响,砂石抽检合格率只有73%,主要存在碎石级配不良、含泥量大以及机制砂质量缺少标准等问题。

 

  综合2012至2014年情况看(如图2所示),各类原材料监督抽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水泥合格率连续三年在99.9%以上,合格率最高,质量最稳定。钢筋合格率总体较高,呈窄幅振动趋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上升0.91%,2014年下降0.37%;掺合料呈现持续小幅下滑趋势,三年累计下降0.34%;碎石和砂合格率整体偏低,且有波动,幅度在0.13%~0.49%,总体上看,碎石、砂和掺合料质量不稳定,个别地区砂石抽检合格率低于80%。

  (二)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的合格率小幅下降,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抽检等指标不合格现象时有发生。

  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的总体合格率为99.3%,较2013年下降0.4%。抗氯离子渗透合格率为99.3%,较2013年降低0.6%(如图3所示)。质监机构抽检共发现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合格试件28组,抗氯离子渗透不合格试件5组,说明项目从业单位对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能的关键指标重视不够。

  综合2012至2014年情况看(如图4所示),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监督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抗冻和抗渗强度合格率连续三年为100%,质量状况良好;抗压强度合格率总体稳定,但呈缓慢下滑趋势;抗氯离子渗透2014年合格率较2013年下降了1.26%,走势波动较大。抗压和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关键指标合格率出现波动下降,究其原因是部分区域和项目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检测不规范以及养护不到位。

  (三)桩基码头质量检测合格率稳步提升,重力式码头质量检测合格率小幅下降。

  桩基码头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4%,较2013年提升0.7%(如图5所示)。现浇面层合格率较2013年提升3.9%,提高幅度较大。预制桩合格率较2013年降低1.6%,主要存在预制桩外形尺寸偏差大、停锤标准不严谨以及桩顶标高和桩位偏差控制不严等问题。混凝土保护层合格率88.4%,为各指标中最低,个别地区监督抽检合格率只有77%,说明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格问题依然较突出。

  重力式码头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5.4%,较2013年下降0.3%(如图6所示)。墙身构件预制和安装合格率最高,为97.3%;基床合格率90.2%,较2013年降低4.8%,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存在分层厚度过大、夯沉量不合格和隐蔽验收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说明基床水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过程控制不严格。

  综合2012至2014年情况看(如图7所示),桩基码头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2014年较2013年提高了1.79%,但没有达到90%,说明桩基码头受安装作业量大、工序转换快、工序链接要求高等特点影响,总体质量控制难度大。重力式码头质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高于桩基码头,但波动明显,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上升5.51%,2014年却出现2.1%的降幅,说明重力式码头工程质量不稳定,除基础施工不规范外,部分地区沉箱预制质量出现下滑,主要存在钢筋绑扎定位不严格、垫块制作与安装随意、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多等问题。

  (四)堆场道路总体质量检测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堆场道路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3.2%,较2013年下降1.4%(如图8所示)。基层压实度合格率最高,达99.2%;管沟及盖板和给排水管道安装合格率偏低,分别为89.8%和88.7%,较2013年分别下降4.5%和5.1%,下降幅度大,说明堆场工程中的部分附属、配套工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综合2012至2014年情况看(如图9所示),堆场道路质量检测合格率呈现逐年下滑趋势,究其原因是受“重主体、轻附属,重码头、轻堆场”意识影响,附属工程承包单位组成情况复杂,分包管理问题较多,导致质量控制措施落实难。

 

  (五)航道整治和船闸工程合格率均略有下降。

  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6%,较2013年下降0.2%。土工合成材料和砂合格率较高,达99%以上;筑坝坝面合格率偏低,为93.8%(如图10所示),砼块安装、护岸护坡、护岸护底等指标较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均有下降(如图11所示),部分地区出现构件预制和安装质量不稳定,护脚、护坡基础外形尺寸控制不理想以及护岸工程不均匀沉降等问题,说明施工规范性差,小型构件预制不精细。

 

 

  船闸工程质量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5.4%,较2013下降0.1%(如图12所示)。基础工程合格率最高,达97.8%;变形缝及止水合格率最低,为94.2%,且较2013年下降2.3%,说明施工工工序不严格,止水材料质量不佳。

  综合2012至2014年情况看(如图13所示),航道整治工程

  和船闸工程监督抽检合格率出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航道整治工程2014年较2013年下降4.86%,与2012年比较,降幅高达8.49%,是所有统计分析指标中下降幅度最大的,问题突出,反映出近几年的航道整治和船闸工程逐年增多,受项目点多线长、征地拆迁以及技术力量薄弱和监管力量不足等因素影响,从业单位整体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管理措施不力,施工过程把关不严。但监理抽检合格率依然较高,也反映出监理质量控制职能没有正常履行,存在抽检工作走形式、选择性抽检等问题。

 

  此外,从各省(区、市)报送的抽检数据和质量分析报告情况看,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存在抽检覆盖范围不全、抽检重点不突出、抽检频次和点位不足、质量状况分析不详细和深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引起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视。

  三、存在问题

  (一)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存在区域不均衡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等水运工程建设重点区域建设管理和工程质量水平整体较好,部分西部和内陆地区建设任务重、管理经验少,建设队伍和技术力量配置不足,施工精细化程度不高,在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上也存在一定差距。

  (二)从业单位质量责任未严格落实。大多数项目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方式招标,一定程度上造成施工承包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增大了质量安全隐患发生率;民(私)营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相对粗放,对行业管理要求和强制性标准不熟悉,重进度和投资、轻质量和安全;少数监理单位履约能力不足,现场把关不严,未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三)工程质量薄弱环节依然问题突出。汇总分析近几年的质量抽检数据、年度分析报告和综合督查情况,砂石和掺合料等原材料质量不稳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格、试验检测管理不规范以及附属工程质量相对较差等问题易发、多发,混凝土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指标抽检不合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四、有关要求

  (一)完善质量监管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全面落实有关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部署和要求,强化监督队伍和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对工程质量现状的分析研判,不断完善适合不同投资主体和项目管理模式特点的监管措施。要加大监管力度,认真开展质量监督抽检工作,提高质量抽检的针对性,注重对抽检数据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共性问题,随时跟踪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充分利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建立不合格材料和供应商台账,强化监督执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充分利用黑名单和信用评价等手段强化行业管理。

  (二)强化质量责任落实,规范质量管理行为。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从业单位质量责任落实情况和管理行为规范性的监督检查。建设项目从业单位和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强制性条文的学习,认真履行工程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企业资质和人员资格满足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企业自控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三)提升质量精品意识,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解决,特别要加强航道整治工程、原材料和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质量监管。要通过教育培训、示范引领和反面警示等方式,不断提升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营造积极、主动的工程质量管理氛围,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强化施工自检和监理验收,持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5年3月19日

  抄送:有关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站),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部水运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