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2号)精神,为将中国船级社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船舶检验机构,保障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促进航运造船等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高我国海洋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能源及海上战略运输安全等国家海事权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实施。现就加快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社会化、服好务”的总要求,以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船级社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激发组织活力,引领我国船舶检验事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航运、造船行业转型发展,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中国船级社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坚持履职尽责,服务水运安全。强化船检工作,切实履行职能,把好安全技术关,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实施行业监管、促进航运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坚持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和服务能力。以技术规范标准为引领,立足船舶、海洋工程等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全面掌握航运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和服务能力。
——坚持对标一流,加快国际化发展。坚持全球视野,加强拓展国际船检业务,积极参与国际海事技术标准制定,全面提升国际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家相关产业“走出去”战略。
——坚持协同推进,引领船检行业发展。坚持公益保障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领域,既要推进中国船级社国际化发展,又要引领和促进全国船检行业现代化建设,推动船舶检验与其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国船级社在规模、技术、服务、管理和国际化等五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品牌信誉高的国际一流船级社,引领和带动全国船检技术水平提升。
——规模效益显著增强。船舶检验业务持续增长,海上设施、工业检验检测认证等业务快速增长,服务种类、行业覆盖和规模等达到国际船级社领先水平,服务国家水运和海上战略运输通道安全的能力更强。
——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带动全国地方船检机构、科研院所、船舶工业企业,建立完备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掌握高新技术船舶、深海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等相关核心技术,率先突破绿色技术、智能技术在船舶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实现行业整体发展。
——服务品质更加卓越。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应急响应更加快捷,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质量品质保持在国际船级社前列。
——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管理绩效更加卓越,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一支复合型验船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
——国际化迈上新台阶。形成完备便捷的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服务体系。国际合作水平和层次全面提升,船旗国授权和国外大客户数量显著增加,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明显增强,成为国际最具影响力的船级社之一。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国家船检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发挥中国船级社引领作用。
1.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中国船级社国家船检主力军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理顺部机关司局与中国船级社的管理关系,鼓励和支持中国船级社参与水运行业宏观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制修订工作。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发挥中国船级社国家船检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和专业技术优势,引领和带动全国地方检验机构和队伍的现代化、专业化建设,提升我国船检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中国船级社的职能定位,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级船舶技术检验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履行入级检验和入级规范制定等职责,按照部确定的原则和方式,授权承担船舶法定检验和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起草等职责,在水运安全、环保和促进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船级社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鼓励和支持中国船级社参与国际交流和相关国际事务,为打造国际一流船检机构创造条件。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中国船级社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自主权,实施科研和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健全适合国际竞争,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中国船级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打造国际一流船级社提供组织保障。
3.发挥中国船级社龙头作用,引领和带动全国地方船检机构发展。充分发挥中国船级社技术优势,带动地方船检机构、科研院所、船舶工业企业等方面力量,健全完善船检规范研发、技术转化应用体系。建立国内船检技术交流平台,完善中国船级社和地方船检机构技术协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扩大船检行业人才总量和整体质量,提升全国船检技术整体水平。
(二)服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三化一好”中国船级社。
4.服务安全绿色发展。坚持安全第一,充分发挥船舶检验的安全、环保源头把关作用,突出对民生、安全、环保影响较大船舶的安全保障。促进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船舶的有效供给,努力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促进清洁能源在船舶的推广。
5.服务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技术优势,推进水陆技术标准的衔接和融合,加强水陆水铁联运适用船型的开发,更好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助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加强智能船舶技术和智能检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推进大数据、互联网+在船检领域的应用。
6.借鉴推广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社会化、服好务”的总要求,建立“优质、规范、高效、诚信”的技术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鼓励和支持国内船舶选用中国船级社提升品质,促进中国船级社服务与现代保险服务业协同发展,不断促进水上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服务海洋权益和国防事业,支撑相关产业发展。
7.服务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实施。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研发,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海事标准制定,大力推广中国标准,维护国家海事权益和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利益。加强对我国自有船队和海洋资源开发重点装备的技术服务 保障,维护国家战略运输船队安全和海洋权益。
8.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推进船舶军民标准、制度、技术等融合,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海警船、公务船、军贸船等船舶及相关装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运营保障体系,提供检验认证服务。
9.发挥联系政府、市场和社会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中国船级社国际化程度高、技术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的特点,服务水运安全和航运造船、金融保险、能源开发等多个产业,注重发挥中国船级社联系政府、市场和社会桥梁纽带的作用,更好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
10.积极拓展陆上相关领域服务。将风险管理理念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延伸到交通运输、海洋开发、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其他相关领域和国际市场,重点拓展新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检验认证和风险评价业务。
(四)服务船检相关领域发展,提升规范标准和技术研发能力。
11.创新船检科研机制。完善船检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持续加大船检技术研发投入,充分利用行业及国际技术资源开展合作创新、集成创新,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服务能力。
12.加强高新技术船舶船检技术研发。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掌握高性能船型、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开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主流常规船型优选与升级研发。在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集装箱船、邮轮、北极航道船舶等方面,建立完备的入级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形成全面的服务和支持能力。
13.加强国内标准船型船检技术研发。加强内河标准船型、LNG燃料动力船和运输船型、江海(河海)直达船型等关键技术和规范标准研究,推出满足需求的安全、经济和节能、环保新船型。加强客船安全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建设。
14.加强海洋工程及装备检验技术能力建设。研究和掌握新型深海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大型海上浮体结构、深远海浮式核电装置等生产装备和结构关键技术,形成覆盖海洋资源开发的系列标准规范、技术服务产品和检验能力,为国家海上油气开发向深海领域拓展提供技术支持。
15.加快检验技术研发应用。创新船舶服务产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应用,提供安全、环保、智能、经济的增值服务和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推进传统船舶检验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通过在线检测、网络技术、大数据、新型三维分析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检验技术研发应用水平换档升级。
16.加强技术实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国家级船舶检验检测实验和验证中心建设,为新产品市场准入和政府采信提供技术通道。加强无损检测、风电、防污染等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验证服务水平。
(五)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中国船级社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17.加强中国船级社品牌建设。以船检服务质量为引领,提升中国船级社船舶入级产品市场竞争和服务能力,扩大船检其他领域的优质服务供给,扩大中国船级社在国际市场入级的船队规模,树立中国船级社国际品牌。
18.提高国际合作层次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海事技术平台,深入开展多层次技术交流,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相关工作,发挥中国船级社在我国参与国际海事技术标准中的重要支持作用,提升我国在国际海事事务中的话语权。
19.加快拓展海外业务。加大对海外技术、人员和营销等资源投入,拓宽国际视野,推进中国船级社组织机构、运行管理、服务模式、人才保障等与国际接轨。扩大船旗国授权数量,扩展海外市场份额,在国外船旗国授权政府、国际组织、国际主要船东、保险商、港口国组织中的美誉度和信用度持续提升。
20.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发挥技术标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优势,服务交通运输、能源、制造等领域国际产能合作,助推我国与相关国家、国际技术标准对接,为我国相关产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保障。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船检事业发展智力保障水平。
21.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发挥中国船级社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具有船检行业特点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建立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机制,健全事业聚集人、感情留住人、待遇吸引人的人才激励机制。
2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引进、使用并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形成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集群,建设技术强、服务好、国际化的验船师队伍,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德才兼备、懂经营的管理队伍。建立船检首席专家制度,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提高认识。
要充分认识中国船级社在海洋强国、海运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和践行“两学一做”的重要任务,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部决策部署上来。要精心组织、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及时解决中国船级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营造发展环境。
要加强政策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政策性问题,积极构建有利于中国船级社全面履行职责的法制环境,有利于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环境,扩大中国船级社经营自主权;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在船检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支持中国船级社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发展良好氛围。
(三)加强党的建设。
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忘初心,以钉钉子的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四)切实抓好落实。
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将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制机制、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党的建设等各项任务抓好落实。中国船级社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制定实施细则,切实承担起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主体责任。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央纪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