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纲要》的行业五年专项规划,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期水运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十三五”期水运行业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一、《规划》编制的理念和思路
《规划》首次将沿海港口、内河水运和航道养护管理的规划内容整合在一起,在实现深度融合的同时体现了沿海、内河各自发展的特点。《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紧扣水运发展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国家发展、改革、开放对水运发展要求为导向,长远考量和五年发展相结合,对“十三五”水运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了判断,对“十三五”水运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部署,研究范畴拓展到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除水运建设外,也有行业管理及养护、信息、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安全应急等,兼顾全面与重点,关注国家和公共利益,关注行业竞争力,实现了由建设规划向行业发展规划的转变。《规划》把以贯彻国家战略为代表的政治理性和以体现发展理念为代表的社会理性突出在规划视角中,总体把握了战略新导向、交通新态势、发展新理念、经济新常态对水运发展的新要求。
二、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水运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专业化码头和内河航道等重点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推进绿色平安发展,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底沿海港口船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港口吞吐量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港口通过能力总体适应发展需求。港口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港口服务功能得到较好拓展。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信息化得到广泛应用,资源利用进一步集约节约,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行业发展政策继续加强。行业改革持续深化。
内河水运发展全面加快,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成效显著,高等级航道体系基本形成,达标里程约1.36万公里,达标率由2010年的54%提高到72%。内河规模化、集约化港区建设取得进展。内河水运量和江海运量快速增长。内河运输船舶专业化、标准化持续推进。航道管理养护水平逐步提高。
三、形势和方向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国际产业分工、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预计“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家间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常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国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抓住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的机遇,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机遇,发挥大国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主动发展的机遇。
“十三五”水运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水运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内河水运,拓展港口功能,充分发挥好水运在海陆双向开放和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具有区域带动力、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水运业,为实施三大战略提供坚实的水运保障。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发展、开放融合。
《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功能显著提升,主要港口战略支点地位进一步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点突破,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基本形成保障充分、服务高效、平安绿色、国际影响力强的现代化水运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需要”的总体目标。
四、水运发展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八大主要任务,分别是建设海运强国、打造黄金水道、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水路运输服务、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绿色平安发展和完善法规规范。
建设海运强国。强化主要港口的战略支点作用,实施一流强港工程,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海运船队保障能力,优化海运船队结构,提高重点物资承运保障能力;深化国际合作,深化港口海事国际合作,培育国际港航运营商。
打造黄金水道。全面提升长江干线能力,提高干线通航条件,扩大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构建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体系,加快高等级航道达标建设,加强国际国境河流及其他航道建设;加强航道养护。
推进港口转型升级。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港口结构优化;拓展港口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和港口商贸及综合服务业;引导临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加强铁路集疏运设施建设,完善公路集疏运体系。
发展现代水路运输服务。优化运输组织,完善江海联运,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互联网+”水运新业态;推进口岸便利化。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岸线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长江航运信息化平台建设。
加强绿色平安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全面强化节能环保工作,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推进设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全面开展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安全应急管理,全面强化运输安全管理,继续加强安全监管应急救助装备和基地建设,强化安全应急系统和平台构建。
完善法规规范。完善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基础工作;健全标准规范,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推进多式联运标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