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关于福建省开展苏区老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文号:交规划函〔2020〕695号

文号

交规划函〔2020〕695号

索引号

000019713O04/2020-03785

公开日期

2020年11月30日

主题词

“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

机构分类

综合规划司

主题分类

专项规划

行业分类

公路建设;路桥管理与养护

公文类型

部函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呈报福建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请示》(闽交规〔2020〕12号)收悉。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苏区老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区域交通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信用体系建设、农村物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绿色港口发展、工程品质关键技术攻关、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0年10月10日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福建省试点任务要点

一、苏区老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一)试点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立农村公路建设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审批体系,简化农村公路小型项目审批,加快路网升级改造。建立农村公路质量控制管理机制,提升农村公路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建立农村公路长效养护管理体系。完善路长制和乡村道专管员制度,建立乡村道养护工作标准和乡村道专管员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奖惩和不合格退出机制,研究建立以路况为中心的农村公路养护绩效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

3.提升农村客运与物流发展水平。推进农村客运可持续运营,强化公益定位属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乡村接驳运输体系。整合邮政快递、供销、商务等农村物流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促进交邮融合,增强邮政快递普遍服务能力,发展联营配送,探索建立“以邮政快递配送为主、城乡客运为辅、社会化运送为补充”的运力结构模式。

4.建立农村公路“互联网+”管理体系。搭建农村公路“互联网+”综合平台,完善农村公路路长APP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农村管护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5.建立美丽农村公路评价体系。依托乡村旅游路建设,探索建立旅游公路绿色生态设计施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美丽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初步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设计,项目报批、报建、报验等环节基本实现规范化并在部分县市试行应用。农村公路建设关键节点质量控制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建立乡村旅游公路标准及绿色生态评价体系,出台《乡村道路路况评定简易方法》。农村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制村通客车、乡镇快递服务网点、建制村直接通邮实现全覆盖。

通过3—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投入应用,项目报批、报建、报验等环节全面实现规范化,审批环节大幅精简。建成以路况为中心、信息化为手段的农村公路养护绩效考核体系,乡村道日常养护标准、专管员考核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客货运输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物流配送效率明显提高。建成农村公路“互联网+”管理体系,出台乡村旅游公路标准及绿色生态评价体系。

二、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试点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厦门港口管理局,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审批管理方式“事前承诺、事后检查”,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建设,建设交通运输“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完善行政审批系统,提升审批智能化水平。推进交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加强省市县审批业务办理有机衔接,完善政务服务门户、全过程电子监察、电子证照应用等功能。

2.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制度规范,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大数据对接与应用、安全监管风险评估与应用、安全监测预警分析与应用等研究。建设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平台,强化企业监督检查、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危险货物监管、安全生产信用监管等功能。建设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技术体系、支撑体系与运营体系,推动新技术集成应用创新。

3.加强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信用法规体系,明确交通运输信用监管内容,推进信用监管立法,推动制度和规范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公开、管理等制度,加强信用评价、联合奖惩等制度设计和推广应用。建设“互联网+信用监管”平台,推进各类监管平台互联互通,打造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以厦门港为依托,完善第三方公益性信用评价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港航信用管理常态化和长效化。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全省交通运输“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形成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实现省市县政务服务系统互联互通,交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取得显著成效。交通运输综合安全监管平台及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基本建成,有效覆盖省市县三级。建成“互联网+信用监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信用监管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在信息安全、数据共享等制度建设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相关政策成果。

通过3—5年时间,交通运输“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推广应用,交通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交通运输服务对象和社会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安全管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交通运输信用法规体系及信用信息制度体系,信用风险预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信用信息在行政检查、招投标等业务中得到深度应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初步形成,在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中深入应用。

三、区域交通协调发展

(一)试点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通用航空行业协会。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拓展以福州、厦门为核心的高速铁路进出省通道,加快推进高速铁路规划建设。推进主要港区铁路支线与后方货运通道直联,提高铁路网覆盖率。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开展城镇化地区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标准衔接及空间复合利用研究。依托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道庆洲大桥等项目,探索交通通道走廊带多方式综合利用的规划建设模式。实施乡镇便捷通高速工程,完善以福州、厦漳泉为中心,辐射其他设区市、便捷连接县乡的干线公路网。打造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推进核心港区整体连片开发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构建以闽江干流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提升福州、厦门区域枢纽功能,加快福州、泉州机场改扩建工程,统筹推进武夷山机场迁建前期工作。

2.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加强通用航空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通用航空研发制造企业。创新配套产业扶持政策,发展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的通用航空优势产业。推进无人机和轻型运动型飞机研发和应用,推动无人机在货运领域推广应用。推进航空产业园建设,开展在岗飞行员复训和新飞行员培训。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有效推进,泉州、宁德沿海港口至内陆西向铁路货运通道能力进一步提升,铁路覆盖率显著提高,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成投用,80%陆域乡镇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航空产业园和通用航空培训基地基本建成,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3—5年时间,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铁路网密度明显提升,基本建成中心城区至县城“1小时交通圈”,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衔接并形成标准、指南、规范等政策性文件。通用航空产业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产业创新力显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

四、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一)试点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厦门港口管理局、福州市交通运输局、泉州市交通运输局、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体系。建立网约车协同管理机制,探索设立网约车合规化目标,建立网约车合规化推进情况通报制度,强化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及驾驶员监管体系建设,完善驾驶员资质联合审查机制。构建城市出行“微循环”网络,开通地铁接驳“微循环”公交专线,推行高峰快速直达专线、学生专线、旅游公交、节假日公交等服务,推广“互联网+”共享出行,发展定制公交等服务模式,创新开通社区巴士。鼓励发展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开展城市交通地铁和公交系统协同联动技术研究,完善地面公交与地下轨道交通互动协同机制,构建“一体化”城市出行网络。

2.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打造网络货运产业集群,扶持培育一批优质网络货运企业,推动网络货运企业在服装、制鞋、建材、铁矿石加工等行业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快递服务产业集群,推动城市绿色配送集约高效发展,建设快递产业园,推动快递服务向高端产业链服务转型。

3.推进“丝路海运”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打造“丝路海运”国际航运品牌,推动“丝路海运”标准推广应用。建立国际寄递物流供应链体系,依托晋江陆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泉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泉州跨境电商通关服务中心”“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城市货站”等平台建设,建立“国际陆港口岸”“跨境服务口岸”双口岸服务体系。以泉州为依托,探索组建海外物流联盟,打造快速便捷跨境寄递网络。深化港口资源整合,提升港航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厦门港、福州港等主要港口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和地区性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推动海运高质量发展,加强船舶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加快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和使用,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运企业。推动航运数字化转型,推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模式创新。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福州、厦门、泉州网约车车辆、驾驶员双合规订单率明显提高,城市交通地铁和公交系统协同联动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建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物流平台,物流组织效率明显提高,物流成本有效降低。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有效推进,港口船舶岸电使用率显著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跨境电商口岸联动服务体系,“丝路海运”联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城市交通地铁和公交系统协同联动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网约车合规化水平显著提升,公交服务新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社区巴士、地铁接驳专线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物流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络货运、快递产业发展格局。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成效突出,基本建成陆港国际寄递物流协同发展体系,“丝路海运”形成国际航运物流品牌。港口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港口船舶岸电使用常态化。

五、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

(一)试点单位。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厦门市交通运输局,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提升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养护标准化水平。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对接行业科研机构,吸收行业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问题攻关。以部分重点工程为依托,开展工程试验、技术验证和质量监测,推动技术成果验证和技术进步,推动建设、设计、施工、养护、监督标准化的工作指南和地方标准体系修订。

2.开展工程品质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寿命周期建设养护技术研发,依托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养护实体项目,围绕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养护等三个关键环节,全面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寿命周期关键技术问题,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寿命周期建设养护对策,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成果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海底隧道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隧道)工程,开展海底隧道运营管养的防排水、高性能混凝土防开裂等涉及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瓶颈、短板问题技术攻关。开展重力式码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力争出台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条例,在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养护标准化、海底隧道关键技术研发、重力式码头“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等方面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全寿命周期研究方面形成控制性指标。

通过3—5年时间,基本形成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养护标准化制度体系,在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养护标准化方面形成关键技术成果,编制出版公路水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管理和养护标准化指南丛书,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海底隧道、重力式码头等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并形成系统技术成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