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关于大连理工大学开展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文号:交规划函〔2021〕427号

文号

交规划函〔2021〕427号

索引号

000019713O04/2021-00182

公开日期

2021年10月26日

主题词

港口;智慧化改造;交通强国

机构分类

综合规划司

主题分类

专项规划

行业分类

港口管理

公文类型

部函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上报〈交通强国建设大连理工大学试点实施方案〉的请示》收悉。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规划方案及动态实施技术研发、绿色港口多能源联合节能运行及调控关键技术研发、智慧港口安全预警及韧性优化决策支持平台研发、智慧港口5G自动驾驶研发与应用、北极航行中船舶立体监测及智能化安全保障系统研发、面向深远海与极地的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深化产学研融合,强化协同配合,创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和市场环境,避免出现排他性问题。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决策指标体系构建、能源调配与调控决策技术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智慧港口安全预警技术研究、港口装备与自动驾驶车辆融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海冰参数和船体冰载荷的智能识别算法研究、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共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总结经验,试点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以及值得研究重视的有关重大问题请及时报我部,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试点工作给予指导,在相关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附件:交通强国建设大连理工大学试点任务要点

交通运输部

2021年8月23日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大连理工大学试点任务要点

一、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规划方案及动态实施技术研发

(一)试点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构建包含成本、环境、效率在内的多层级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决策指标体系。构筑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的平面布置、工艺模式方案库,提出智慧化改造规划方案方法。攻关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动态实施时序优化技术,构建改造时序随机优化模型。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现有基础港口建设情况和管理运营体系调研工作。建成时变多层级的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时机评价体系。形成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的平面布置、工艺模式方案库。建立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规划方案模型。

通过3~5年时间,形成适应随机环境的港口智慧化改造时序动态优化模型,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动态实施时序优化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编制完成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决策指标体系及专项技术、精细规划方法及规划方案、动态实施时序优化技术及专项技术等3套技术报告。传统港口智慧化改造动态实施时序优化技术在部分港口推广应用。

二、绿色港口多能源联合节能运行及调控关键技术研发

(一)试点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解析港口生产作业系统能耗拓扑结构的时空演化规律,刻画港口用能结构,提出面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港口多能互补能源结构优化方法。研发面向港口复杂生产作业系统的多能互补能源调配与调控决策技术。打造港口复杂生产作业系统能源应用管控平台。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面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港口多能互补能源结构优化方法研究。建成不确定环境下基于多时空尺度多能互补的港口生产作业能源需求智能预测与分析系统,实现能源需求的动态精准预测。完成港口生产作业系统多能互补能源调配与调控决策技术研发。

通过3~5年时间,建成面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港口复杂生产作业系统能源应用状态管控平台,实现能源供应与应用的相互协调。在港口多能互补能源结构优化技术、港口能源需求智能预测与分析系统、港口多能互补能源调配与调控决策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典型经验与自主知识产权,并在部分港口实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智慧港口安全预警及韧性优化决策支持平台研发

(一)试点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研发基于实时多源信息的动态数据解析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智慧港口安全预警技术及不确定环境下智慧港口韧性优化技术。建设糅合风险预警与韧性优化的智慧港口决策支持平台。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实时多源信息动态数据解析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构建形成基于事件风险集和应急预案快速生成、动态调整的智能评测体系、韧性港口评价体系。基于机器学习的智慧港口风险预警技术以及考虑不确定性的智慧港口韧性优化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通过3~5年时间,系统总体架构、数据仓库以及各功能模块设计基本完成,糅合风险预警与韧性优化的智慧港口决策支持平台完成研发测试,并在部分港口开展推广应用。编制完成示范性港口安全预警及韧性优化决策支撑平台建设方案等3套专项技术报告。

四、智慧港口5G自动驾驶研发与应用

(一)试点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建设面向港口业务的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装备运营平台。搭建基于5G全景高清视频和智能终端的新型车辆智能编队协同控制平台。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基于5G的港口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构建港口、园区等有条件应用场景下的区域智能网联交通运输系统基础环境,引领自主式交通系统创新性应用。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港口智能装备与自动驾驶新能源车辆融合应用关键技术、港口装备无人自动化专项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建成面向港口业务的无人驾驶车辆和智能装备运营平台。建成新型车辆智能编队协同控制平台,实现5G自动驾驶物流管控。建成基于5G的港口安全态势感平台,实现对港口业务的高性能实时处理。

通过3~5年时间,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智慧港口5G自动驾驶得到应用推广。智能化车辆的模块化先进设计技术、智能交通道路网络技术研发成果显著,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技术研究成果。区域智能网联道路交通系统、港口智能边缘云计算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典型地区打造形成智慧港口5G自动驾驶试验区。

五、北极航行中船舶立体监测及智能化安全保障系统研发

(一)试点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北极海冰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研发船舶结构冰载荷的离散元计算分析软件。研究海冰参数和船体冰载荷的智能识别算法。开发船舶冰区航行安全预警标准和应急保障系统,并实现示范性应用。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形成极地海冰物理力学性质数据库,形成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海冰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建成船舶冰区航行的海冰参数自动监测与识别系统,实现对海冰类型、密集度、浮冰尺度、冰厚等海冰参数的实时测量。完成面向北极环境条件的船体冰载荷离散元计算分析专业软件研发。

通过3~5年时间,适用于不同船体结构的近场或远场海冰载荷实船测量技术、基于多元数学方法的海冰载荷识别算法研究取得突破。形成船舶在北极冰区航行的安全状态监测系统和安全预警标准。危险冰况下船舶安全航行的应急方案和智能化安全保障系统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北极冰区航行中船舶立体监测技术及智能安全保障系统研制与应用。

六、面向深远海与极地的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技术研发

(一)试点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二)试点内容。

开展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共性技术、高技术船型开发与智能设计技术、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发。建设高技术船海装备性能实验平台。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前沿共性技术、高技术船型开发与智能设计技术、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等取得系列研究成果。面向深远海与极地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先进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得到发展,在船海工程核心领域取得突破。

通过3~5年时间,开发完成适合于远海作业的自主航行远洋无人艇研究平台,完成样船建造。建成深远海浮式/水下结构物及海底管道综合研究平台、低温环境水下声场分析研究与测试平台、低温钢的自动化成型加工实验平台,研制完成极地船舶低温钢自动化加工成型设备。船舶与海洋工程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抄送:部水运局、运输服务司、科技司、海事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