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持续安全理念,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财务监管和风险预警作用,民航局制定了《民航企业安全保障财务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以行业规章的形式发布实施。有关政策解读及说明如下:
一、制定《考核办法》的必要性
安全是民航中心工作。从实践看,大部分民航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在于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投入力度不够、投入不持续。2007年,为配合《民航总局关于解决当前安全突出问题的若干意见》(民航发[2007]89号)的贯彻落实,民航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考核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财务状况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发[2007]128号),并从当年起对客运航空公司进行考核,之后根据形势需要对考核办法进行多次修订完善。考核措施对促进企业改善财务状况、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考核程序仍需规范、监督处罚有待强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同时,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运营主体不断增加,民航安全管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难度亦随之增加。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理念,促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健全民航安全监管体系,有效发挥安全保障财务考核的预警作用,有必要加大考核力度,制定一套更加科学、系统、严谨的考核办法,并上升为规章,增强考核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二、《考核办法》的主要内容
办法分为总则,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考核程序,考核结果与整改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
(一)考核对象。考核范围包括获得民航行政机关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和运行合格证,并且能够独立核算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获得民航行政机关颁发的民用运输机场使用许可证,并且能够独立核算的民用运输机场。无法独立核算的民用运输机场,以集团公司作为考核主体。考核年度内运营时间不足6个月的,不纳入考核对象范围。
(二)考核内容、方式和程序。民航企业安全保障财务考核是对民航企业的安全生产财务保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每年进行一次,依据每项指标考核得分和权重计算综合得分。考核采取企业自评、地区管理局审查和民航局核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考核通报和整改。民航局将考核结果在行业内予以通报。民航地区管理局对考核不合格企业下达整改通知,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民航地区管理局根据本办法对其整改后状况进行复核,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民航局。
(四)监督管理。为使考核更具权威性、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办法规定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将进行随机抽查,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参与协助。民航局、民航地区管理局建立考核信息共享和应用制度,将考核结果记入守法信用信息记录,作为调整航班量、航线航班审批、新增维修能力、航空器引进、调整机场容量、分配时刻、新设分子公司、补助补贴资金核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法律责任。为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处罚,新增第五章“法律责任”章节。根据违规行为类型,规定对参与民航企业安全保障考核活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或处分。
三、施行可行性及预期效果
(一)施行可行性
1、考核程序设计严谨规范。根据安全主体运行特点,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和运输机场采取企业自评,地区管理局审查和民航局核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为使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将视情进行随机抽查。
2、指标设置和数据采集可操作性强。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评分办法将作为配套性文件发布。从安全保障能力、安全保障程度和企业财务诚信三方面设计指标,全面评估企业安全运行财务保障状况。同时,根据不同考核主体的运营特点分别设置指标,最大限度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对接,数据采集、核查较为便捷,操作性较强,准确性高。
(二)预期效果
1、引导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意识。安全和效益并不对立,存在辩证关系:积极主动加大安全投入,不仅能消除安全隐患,而且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经济效益提升又为持续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民航安全保障财务考核从财务角度切入,评估企业安全运行能力,并通过表彰优秀、督促整改等激励和约束措施,引导民航企业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投入的关系,内化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并贯穿于企业整个运行过程,形成安全文化自觉。
2、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民航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理所当然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确保航空运行安全,安全投入足额到位是关键。民航安全财务考核指标体系中,将安全投入考核作为核心,赋予较高的权重。对于不合格的企业,督促其及时改善财务状况,加大安全设施设备投入和安全人员配备,成为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举措。
3、丰富民航安全行政监管手段。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运营主体逐年增加、生产运行模式日益复杂,民航监管人员短缺、监管方式落后问题逐渐凸显。民航安全保障财务考核将安全监管职责与财务特点相结合,建立新型监管手段。例如,“加大安全投入”是前移安全防范关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如何量化一直是监管难题。民航安全保障财务考核通过明确安全投入的统计口径,并与生产量对比,成为直观的量化监管指标,使民航安全监管体系更系统、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