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堂部长在全国海运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文号:无

文号

索引号

000019713O08/2014-00994

公开日期

2014年11月25日

主题词

海运;推进会;讲话

机构分类

水运局

主题分类

机构领导

行业分类

其他

公文类型

其他

杨传堂

(2014年10月31日)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关于海运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第一次对海运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运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标志着海运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次全国海运发展推进会,是一次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为主题的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近年来部就海运业发展召开的一次专门工作会议。建中同志的工作报告,我都赞同,请大家抓好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同志、交通运输部门和企业的代表的发言,也都讲得很好。我在会前,到上海看了上海自贸区和上海航交所,又与在沪的部属单位进行了座谈,听取对海运改革的意见建议,对发展海运业作了些思考。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切实增强建设海运强国的历史责任感

在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深入的今天,海运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海运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经济安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国家和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世界近现代史证明,大国崛起必在海洋上崛起。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从最早的葡萄牙、西班牙,到随后的荷兰、英国、美国,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发展海运、控制海上贸易,从而实现迅速崛起。在海洋强国内涵已拓展为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的今天,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等海洋强国,对海运业发展仍十分重视,海洋强国必然依靠海运强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在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建设海运强国”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绿色、高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的发展目标,并把“保障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基本原则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好这一决策部署,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海运强国的基本内涵、客观现状和有利因素。

第一,全面把握海运强国的基本内涵。

综观欧盟、美国、日本等当今海运强国,可以发现,尽管这些国家海运崛起的国情和技术、经济发展背景不同,但都是在海运保障能力、竞争能力、影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整体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从世界海运强国的特点看,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强大的保障能力。就是拥有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服务能力和支持保障系统,对海运通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控制力,能够有效保障国家重要物资和人员的海上运输。二是强大的竞争能力。就是要拥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先进的专业化船队,实现海运企业服务网点遍布全球,具有较强的海运服务国际竞争力,海运服务贸易出口位于世界前列。三是强大的影响能力。就是要能够在国际海运组织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海运国际公约、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海运服务、管理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话语权。四是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要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一批海运核心技术,具有浓厚的海运文化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借鉴国际上海运强国的表现特征,我国建设海运强国至少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专业化海运船队,海运进口原油中方承运份额与其他进口大国相当,其他资源进口承运比重明显提高;二是拥有由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和完善的集疏运系统组成的现代化港口体系,能力适度超前;三是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品牌海运企业、港口建设和运营企业、全球物流经营企业,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中心;四是基本形成现代化海运治理体系,实现海运治理能力现代化,法律法规较为完善,执法行为更加规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五是拥有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反应快速化、巡航搜救立体化的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六是海运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形成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国内外、政企间互动机制,在国际海运规则、标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影响力有效提高。

第二,客观看待我国海运业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准确判断我国海运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落实加快推进海运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审视我国海运业发展现状,可以用“大而不强”来概括。

所谓“大”,就是数量和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经营主体、船队规模、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我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1.42亿载重吨,约占世界海运船队总运力的8%,居世界第4位,形成了大型现代化的油轮、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客滚船和特种运输船队;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亿TEU,亿吨大港达到29个,百万标箱港口达到22个,在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位当中分别拥有8席和7席;2013年,我国外贸海运量约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三分之一。从规模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运大国。

所谓“不强”,就是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运业在发展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海运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安全的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海运企业承运进出口货运量的总体份额偏低,仅占总量的1/4;海运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逆差额已从2001年的49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397亿美元;在我国1.42亿载重吨的运力规模中,有些是五星红旗船,有些是中资方便旗船,五星红旗船队的规模总体上偏小;国际影响力不强,在国际海运公约、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还比较弱,海运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采纳,处于被动适应地位。特别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海运周期性规律和世界经济周期性低谷双重叠加影响,全球海运业陷入持续低迷状态,我国海运企业大面积亏损,部分中小海运企业更是经营困难,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收窄,步入中低速增长时期,目前海运企业步履维艰。

第三,充分认识推进海运强国建设的有利因素。

我们要在“大而不强”的起点上,推动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变,既面临诸多困难和重大挑战,也有良好基础和难得的机遇。一是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对海运业的支持更加有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运事业发展,国家领导人多次批示要求加强海运发展战略研究,并亲临海运一线调研指导,出面协调制定重大政策。交通运输部作为海运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近年来一直在研究和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提出了促进海运业应对低谷和危机的20条具体措施,制定了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政策,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海运低谷时期出现恶性竞争,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释放市场活力。这些政策措施,对海运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若干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构建完善的海运业发展政策体系,促进海运业长远健康发展。二是从市场环境看,海运业的外部条件逐步优化。首先,我国海运业发展需求潜力很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国需要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总量还将继续扩大,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和能源、资源进口大国的地位。据有关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的全球海运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旺盛的运输需求,始终是海运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我国海运产业结构调整空间较大。缩小海运服务贸易逆差,发展高端海运领域的广阔前景,都将为我国海运业发展提供重要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新增运力放缓、部分老旧船舶淘汰以及运输需求逐步回升,运力供求失衡矛盾得到逐步缓解,市场正在逐步开始回暖。三是从行业自身看,对海运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海运业在经历金融危机前后“冰火两重天”的兴衰更替后,行业上下对海运市场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的认识,投资决策不再盲目冲动,而是理性谨慎。同时,科学研判海运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海运复杂环境的能力也在显著提升。不少海运企业采取“抱团取暖”的自救策略,优化整合航线,有效地调整运力,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很多海运企业积极寻求合作,拆解船舶减少运力并合力提升运价。同时,行业内部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这次海运业的重新洗牌,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创新,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力,为海运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增强建设海运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尽快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在建设海运强国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二、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海运强国建设

建设海运强国,是我们几代海运人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正处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爬坡过坎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以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推动我国海运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海运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产业,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经济安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建立保障有力的海运船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当前要着力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作为,提升海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要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国际海运合作渠道,着力推动通道体系建设,努力与沿“路”国家主管当局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以互联互通为主要目标的沿路区域港口、集疏运道路和铁路、三大海铁联运示范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道设施条件和水平。二是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中,要认真贯彻国务院9月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海运沟通长江、连接国际的网络优势,完善江海中转运输系统,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干支直达;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与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衔接贯通和协调发展,推动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沿海沿江全面开放。三是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水平先进的渤海湾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创新海事统筹监管新模式,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海运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不断深化海运业改革开放。海运业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开放领域较为彻底的一个领域。海运业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破解海运业当前存在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不清晰、体制机制不顺、结构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开放。要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更要以进一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建立水运、海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试用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规范,减少对海运资源配置和企业微观事务的直接干预,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把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交给市场和企业,为企业松绑,进一步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同时,对保留的审批事项,也要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程序,减少自由裁量,推进网上办理,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改善宏观管理。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政策标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海运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标准的制订、发展趋势研判和制度机制设计,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当前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重点谋划好“十三五”期海运发展工作。三是强化市场监管。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海运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以低于正常合理价格恶性竞争和无证无照违规经营等行为,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推进港口经营性收费市场化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四是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发展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混合所有制海运企业,坚持规则平等、权力平等、机会平等,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从事海运业务。五是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好上海自贸区“试验田”的作用,在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贸易便利化改革等方面,形成一批创新型制度,使上海自贸区成为海运制度创新的高地。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开展外商成立独资船舶管理公司、控股合资海运公司等试点运营,形成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资海运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提高我国海运业国际化水平。

第三,大力推动海运业转型升级。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企业兴则经济兴。一个行业好不好,要看这个行业的企业经营得好不好。企业兴旺发达了,这个行业自然就繁荣昌盛了。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部门责无旁贷。当前航运业仍处低谷时期,对弱者而言是危机重重,对强者而言正是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的机遇。当前海运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集约化程度,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目前,我国国际海运企业有240多家,沿海运输企业2300多家,除中央、地方国有和少数几家民营海运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外,绝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既不适应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更难以在与国外大型海运企业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日本海运业在上世纪50-70年代时,也是通过推动海运业的兼并重组,实现集约化发展,才走出困境的。一要在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引导中小型海运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开展以资本为纽带的合资合作,加快兼并重组,形成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在经历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海运业以及石油、钢铁、煤炭、船舶等相关产业越来越认识到,任何一个行业,再靠过去的“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问题,必须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才能达到互利共赢。今年9月,招商局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合资组建专业油轮船队,与中石化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最近,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也分别与巴西淡水河谷签订了长期运输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合作、协同发展的海运新常态,必将有力助推海运强国建设的发展进程。二要创造条件,推动海运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签订长期运输合同,推进与上下游产业携手发展。三要积极引导海运企业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结合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拓展与海运互补性强、发展前景好且市场相对稳定的投资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以降低海运市场周期性波动风险的影响。也希望海运企业对标国际先进企业,苦练内功,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加强市场营销和成本管控,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四,充分发挥海运业比较优势。建设海运强国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海运业的发展,还应兼顾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同样,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中,也要充分发挥海运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比较优势,带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一要加强海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依托主要海运通道,创新运输组织方式,积极发展综合实力强、质量信誉优的全程运输服务供应商,完善“一单式”运输服务,为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和对外贸易发展提供重要运输保障。二要充分发挥港口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枢纽作用和在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与港口衔接的保税区、物流园区、“无水港”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铁路、高等级公路、管道等与重要港口的衔接,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水联运、江海联运、滚装运输、甩挂运输等多式联运业务,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要积极利用海运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优势作用,在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一体化运输服务、信息共享共用等方面实现海运和其他运输方式在相关标准规范、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大力推进便利运输。

第五,合力创造海运发展良好环境。海运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各产业的协调配合,发挥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和确保海运业的顺畅发展。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部的工作重点是强化海运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标准的制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监管,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积极参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工作,提高我国在国际海运事务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此同时,部将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海运发展政策体系,共同推进海运改革发展。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要凝聚行业合力,按照《若干意见》和我部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狠抓责任落实,共同营造支持海运发展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

同志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让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顽强拼搏,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早日建成海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