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
《关于报送〈交通强国建设北京工业大学试点实施方案〉的函》(工大函〔2022〕38号)收悉。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根据部有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通知要求,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技术研究、城市综合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技术研究、城市低碳出行与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城市道路绿色建养与智能运维技术研究、城市交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积极吸纳相关方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城市综合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城市低碳出行与运行管理、城市道路绿色建养与智能运维、城市交通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工作中重大问题、阶段性成果等相关材料及时报送。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单位、专家,加强试点工作任务指导,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经验交流;试点工作任务完成后组织开展验收审核、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2年9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要点
(北京工业大学)
一、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二)试点指导单位。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牵头,科技司、人事教育司配合。
(三)试点内容。
研究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感知与运行监测、系统仿真平台与决策支持、多层次公共交通线网动态调整与协同优化、多方式公共交通协同调度与信息服务等技术,开展轨道交通列车调度、客流管控与应急疏散技术研究,加强技术推广应用。
(四)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感知、运行监测、线网优化、协同调度、客流管控等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城市公共交通仿真与决策支持平台。
通过3~5年时间,多层次公共交通线网优化、多方式公共交通协同调度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综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方面取得典型经验。建成城市公共交通仿真与决策支持平台。
二、城市综合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二)试点指导单位。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牵头,科技司配合。
(三)试点内容。
研究城市交通大数据资源分析处理与知识发现技术、城市道路交通顺畅与安全运行保障技术、城市综合交通协同运行及仿真决策技术,推动城市综合立体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平台建设。
(四)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城市综合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研究取得新进展。初步取得大数据、云计算、仿真技术等应用性成果,基本建成城市综合立体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平台。
通过3~5年时间,城市综合交通运行评价、协同运行决策支撑等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建成城市综合立体交通数字化协同运行平台并试运行。
三、城市低碳出行与运行管理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二)试点指导单位。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牵头,综合规划司、科技司配合。
(三)试点内容。
研究城市(群)低碳出行设施规划、低碳交通政策及引导服务技术、低碳交通运行及运营管控技术、交通移动源碳排放监测预警评估与调控决策技术。开展交通移动源超排放治理及治理结果跟踪统计、效果评估研究。
(四)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城市低碳出行碳排放同步监测、一体化引导技术研究取得积极成效。
通过3~5年时间,建成集感知、研判、决策于一体的交通运行碳排放监测及运行仿真决策系统,实现百万级别车辆运行能耗的多层级仿真。形成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治理配件认证追溯体系,实现“一件一码”。“人—车—路—云”智能网联低碳交通体系得到推广应用。
四、城市道路绿色建养与智能运维技术研究
(一)试点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二)试点指导单位。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牵头,科技司配合。
(三)试点内容。
研究城市道路绿色建养铺装技术、智慧城市道路设计理论与新技术。推动城市道路服役健康智能化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四)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城市道路绿色建养与智能运维技术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并开展工程应用验证。初步建成城市道路服役健康智能化评价平台。
通过3~5年时间,城市道路绿色建养与智能运维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城市道路绿色建养技术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提出智慧城市道路设计典型应用方案。建成城市道路服役健康智能化评价平台。
五、城市交通数字化人才培养
(一)试点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二)试点指导单位。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牵头,运输服务司、科技司配合。
(三)试点内容。
制定多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体系。建设面向学校学历教育与行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外联合培养。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系,制定工作方案和评估制度。
(四)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形成城市交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度。探索形成面向学校学历教育与行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3~5年时间,城市交通数字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数字化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取得新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交通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
抄送:部综合规划司、人事教育司、运输服务司、科技司